美國政爭成為全球最大變數

美國參眾兩院10月17日分別通過法案,以短期預算讓美國政府重新開門,至少維持運作到明年1月15日,以及將債務上限的爭議延後到明年2月7日。這個決定讓美國VIX 恐慌指數從20下跌到13,也讓美國S&P 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一時之間危機似乎化解,但其實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延後罷了。
美國預算案與債務上限遲遲無法定案,主要的關鍵卡在總統歐巴馬的健保預算。共和黨想以債務上限的時間壓力,脅迫歐巴馬妥協、降低健保預算。沒想到歐巴馬以拖待變,反而有效阻擋共和黨的進逼。兩黨僵持不下,只能延長討論時間,把這個難解的習題,再延後3個月。
可以想見,未來3個月這些話題仍將爭議不斷,若無法達成共識,明年1月15日政府又要關門,2月7日又有債券違約恐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無法拆除,成為全球弱勢經濟下的一個隱形殺手。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10月發布的最新經濟展望,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9%,明年為3.6%。這已經是第6次下修,顯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如原先預期。其中,美國今明2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6%、2.8%,歐元區今明2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0.4%、1%,新興市場則為4.5%、5.1%。整體而言,IMF 認為成熟經濟體表現較為穩健,而新興市場則大幅降溫。
由於今年以來美國經濟表現還算不錯,原先市場預估QE(量化寬鬆)將開始退場,沒想到政黨纏鬥,讓美國聯準會(Fed)不敢鬆手。而10月美國政府關門,勢必對經濟帶來一些負面衝擊,再加上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美國老百姓究竟能不能歡樂的度過聖誕節與新年,都對美國第4季經濟成長帶來變數,也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較為負面的影響。
唯一讓市場鬆一口氣的是,看來短期內QE 不會退場,至少今年底之前都不可能縮減買債額度。而受到1月、2月還有政治危機待解,以及2月新任聯準會主席就任,因此3月之前量化寬鬆政策不容易有變動。
由於預期貨幣持續寬鬆,近期美元走弱,而非美元貨幣則呈現升值走勢,包括歐元、澳幣、人民幣,都創了近期新高,新興市場貨幣如印度盧比、巴西里拉、俄羅斯盧布,也偏向升值走勢。黃金亦趁此機會反彈,站回每盎司1,300美元以上。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11月號第74期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11月號第74期
整體而言,全球經濟面呈現溫和復甦趨勢,股市仍站在多頭走勢上,不過因為變數未能去除,預估第4季行情將沒有太多激情。先前擔心資金撤離的新興市場可望有小幅反彈,不過明年起又要討論QE 退場問題,到時候新興市場仍將承受較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