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賺生技10年大多頭 你買的是生技飆股 還是地雷股?

人類壽命延長,卻也有更多時間活在病痛中,生技股的長線趨勢無庸置疑,但是隨著股價越墊越高,部分個股可能泡沫化,該如何簡易評估生技股的投資價值?本期兩位達人從各自專精的領域,教我們如何買對生技飆股,而不是踩中地雷股,並精選出4檔潛力股,讓投資人搭上生技產業的大多頭列車。
財報達人劉心陽:
簡單財務指標
避開生技詐騙集團
當過查帳會計師、操盤手、承銷部主管,在台股奮戰10幾年,現已達到財富自由境界的劉心陽,最心心念念、一往情深的產業,就是生技產業。
對財報研究透徹的他,離開金融圈後被興櫃公司柏登(4177)邀請擔任公司財務長,目前為東生華(8432)的監察人,是兼具財務與產業知識的生技股達人。
劉心陽將生技股分成幾大類,每一類型都有對應的關鍵財務指標,簡單又精準,「投資人自己就可以分辨,我買的到底是生技潛力股?還是詐騙集團?」
生技第二波浪潮
至少走10年多頭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11月號第74期
劉心陽早在1990年代就注意過生技股的風潮,因為人類基因譜解析在美國有了初步成果, 1999年帶動生技股展開一波大漲,國內也出現多家生技公司。但風頭過後卻沒有真正的獲利進帳,全球生技股在2001年之後陷入委靡。
眼見潮起潮落, 劉心陽對生技股的期待,卻從未消失。2006年, 生產單株抗體的亞諾法(4133)有意願接受輔導上市櫃,當時他在大華承銷部門擔任主管,一聽到這個案子便極力爭取,親自拜訪後,寫了一篇詳細介紹,並親自做簡報。
同事們很訝異劉心陽的積極,他解釋,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中低階醫材、學名藥、保健食品等廠商,這些也都被稱為生技股,但是亞諾法的主力產品是單株抗體,「這是可以進一步拿來研發新藥的基礎,也燃起我內心對生技股的熱情。」
他更指出,如果一個產業能先歷經第1次泡沫化又再崛起,那麼第2次的浪潮將比第1次更大、更長,會有更多個股崛起。
他舉例,電腦產品最初是1970∼1980年代的王安電腦獨領風騷,隨著王安電腦鼎盛之後沒落,電腦產品也沉寂了10年; 到了1990年代,各類應用才又在IBM、微軟、英特爾等大廠的崛起下,掀起第2波大風潮,這次足足走了20年。
生技股也出現這樣的特質。生技產業上一波受矚目是在1999∼2001年,但很快地殞落,歷經10年的休養生息,現在興起正是所謂「第2波浪潮」,劉心陽預估至少該有10年的好光景。
任何大浪潮都容易出現好壞公司齊漲、良莠不齊的問題,生技股目前也有同樣的疑慮,沒有獲利的公司,股價照樣直奔三位數,劉心陽難免為投資人感到憂心。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11月號第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