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漸平息 哥倫比亞揚帆再起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與大西洋連接)且與巴拿馬接壤,東邊是委內瑞拉,東南方是巴西,南邊是秘魯和厄瓜多,是拉美第四大經濟體。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同時擁有太平洋、大西洋港口,且毗鄰巴拿馬運河,哥倫比亞很早以前就是拉丁美洲重要的轉口貿易國,美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天然資源及文化遺產也很有吸引力。
早在西元1500年左右,西班牙探險家就來到此地,透過殖民及優勢武力征服了當地印地安原住民,而今純種的印地安原住民占該國人口不到1%,大部分為印地安與歐洲人的混血(約占6成),白人占2成左右。西班牙人引進的天主教則是主要宗教,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
由於過去貧富差距過大,加上受鄰近的古巴左派革命成功的激勵,哥倫比亞左派革命軍FARC自1960年代就與政府軍展開游擊戰,親政府的右派民兵也加入戰局,引發長期血腥衝突、社會動盪,多達數百萬人(主要是農村居民)流離失所,許多家庭家破人亡,經濟發展也長期停滯。
長期內戰進入尾聲
有利經濟持續發展
FARC 起初頗受哥倫比亞眾多貧苦勞工、農民支持,曾經控制該國相當大的區域,但美國為了避免類似古巴卡斯楚共黨政權出現在哥倫比亞,長期軍援該國,協助軍隊圍剿FARC, 前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 Velez)在2002年上台後,更加大圍剿力道,FARC 因此開始逐步戰略撤退,目前成員只剩數千人,但還是會不定期發動游擊戰、綁架政府官員及商人作為人質。
FARC 起初頗受哥倫比亞眾多貧苦勞工、農民支持,曾經控制該國相當大的區域,但美國為了避免類似古巴卡斯楚共黨政權出現在哥倫比亞,長期軍援該國,協助軍隊圍剿FARC, 前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 Velez)在2002年上台後,更加大圍剿力道,FARC 因此開始逐步戰略撤退,目前成員只剩數千人,但還是會不定期發動游擊戰、綁架政府官員及商人作為人質。
左翼政治浪潮近年在拉丁美洲此起彼落,哥倫比亞鄰國委內瑞拉也出現左翼總統查韋斯(最近因癌症病逝)。面對政府軍的強力圍剿,加上最高領導人相繼被擊斃,FARC 已準備放棄武裝革命,回到體制內推動改革,去年開始跟哥倫比亞政府進行和談。
在談判中,FARC 要求哥倫比亞政府必須優先立法推動土地改革,改變土地所有權集中於少數人的現況,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則主張,FRAC 必須經由選舉參政來推動土地改革,而不是將此做為放下武器的先決條件,雙方至今仍無共識。
根據美國官方新聞廣播網《美國之音》報導,自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軍隊和FARC 進行的血腥內戰已經導致數十萬人死亡,經濟損失更難以估計。為儘早結束近代拉丁美洲這場持續最久的武裝革命活動,桑托斯已表明2013年11月將是和談的最後期限,以此施壓FARC 做出妥協。
古柯鹼走私為患
頂級咖啡全球馳名
除了FARC, 哥倫比亞還有一支由軍方扶植的右派民兵,這2大民間武裝力量都藉由種植古柯及走私古柯鹼(亦稱可卡因,從古柯提煉而來的毒品)籌募經費。儘管美國長期跟哥倫比亞政府合作,派飛機在古柯種植區噴灑落葉劑,但哥倫比亞至今仍是全球主要古柯鹼生產國之一,相關的毒品走私也引發治安問題。
根據一些非政府組織的觀察分析,哥倫比亞若要根本解決古柯種植問題,將無可避免要推動大規模的農業及土地改革,以提升農民種植一般經濟作物或糧食的生產力。這些改革一旦啟動,對於長期不振的哥倫比亞農村經濟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相關發展值得密切留意。
撇開古柯鹼,目前哥倫比亞農產品的外銷,最具代表的是該國盛產的阿拉比卡(Arabica)頂級咖啡,國人只要有喝咖啡的習慣,對於以「哥倫比亞特級」為名的咖啡豆一定不陌生,喝過的人都難忘其酸苦適中的香醇風味。根據該國全國咖啡農會統計,2011年咖啡外銷值約18.8億美元。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Money錢2013年5月號第68期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 Money錢2013年5月號第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