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是炒作還是噱頭?

繼美國及中國股市3D列印類股大漲後,台股相關族群今年也大漲,指標股實威(8416)漲幅驚人。究竟3D列印是一場進行中的新工業革命,還是純粹題材炒作或噱頭?
全球掀起3D(三維或立體之意) 列印風潮, 想像一下,只要結合電腦、3D 設計軟體及3D 列印機,你就可以設計製造自己喜愛的公仔、模型、餅乾、巧克力或其他成品,《經濟學人》認為這將帶動新工業革命。不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前不久卻給這個產業澆了一盆冷水,直言3D 列印只是個噱頭,甚至不惜說出:「 如果真的是新工業革命,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幫助讀者了解3D 列印所代表的意義,本刊越洋電話專訪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美國3D 列印龍頭企業3D Systems 首席策略官(Chief Strategy Officer)傅蘋,她是美國總統歐巴馬所信賴的科技顧問之一,成功說服歐巴馬把3D 列印納入為美國重點發展的策略性產業。
鼓勵設計創意
大幅降低製造業門檻
傅蘋告訴本刊,3D 列印存在無限可能,目前除了可以用於各種產品的快速成型或打樣(rapidprototyping),也很適合生產少量多樣或須量身訂做的個人化或個性化商品,例如鞋子、內耳助聽器、假牙等。她預期5年之內,隨著機台設備越來越便宜、
材料選擇越來越多,3D 列印會打入每個有電腦、想要自行設計製造產品(包括商業或非商業目的)的家庭。
「我們認為3D 印表機要進入家庭有3個要素:好用的軟體,友善的操作介面,豐富的3D 物件內容以及平易近人的價格,3DSystem 新推出的家用機種Cube已經初步達到這樣的目標。」Cube 重量不到5公斤,體積較一般桌上型電腦主機還小,可直接擺在桌上。
在美國,Cube 零售單價為1399美元(折合約4萬2000元新台幣),國內由代理商馬路科技引進,單價為6萬9300元新台幣(含稅及附贈一捲ABS 塑料),對於國內一般家庭來說,價位依然偏高,而且買了機器之後還需要添購專用的塑膠等列印材料,這比紙張列印用的墨水匣貴多了。因此,一時之間,3D 列印恐怕還不會那麼快速普及。
不過,微軟即將上市的最新個人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8.1已開始支援3D 列印,使用者可透過網路連線將資料傳輸到3D 列印機,並且列印出成品,這代表個人電腦正式由2D 列印進入3D列印時代,可望加速數位化製造或桌上型製造的普及。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3年8月號第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