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取材自第156、157頁)
1996年:投資股票最好的方式是……
「投資股票最好的方式,是持有費用低廉的指數型基金。指數化投資法,扣除各種費用後的淨報酬,肯定優於多數投資專業人士。」
(還可參考:巴菲特推薦指數化投資01:1993~2003年)
不過,如果你「選擇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有幾點心得值得記住。
(一)你不必是每一家公司的專家,甚至不必熟悉很多企業,你只需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正確評估一些公司的價值,有自知之明是最重要的。
(二)你不必了解貝他值、效率市場假說、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選擇權定價公式或新興市場,也一樣能投資成功。
事實上,你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或許還更好些。
(還可參考:巴菲特談投資秘訣01)
(三)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十年之久,最好連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四)只要投資組合裡的公司,整體盈餘多年下來持續成長,投資組合的市值也將跟著成長。雖然人們很少認識到這一點,但這正是波克夏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方式。
倘若我們投資的企業盈餘未能成長,波克夏的價值也不可能大幅增加。”
個人心得
心得一:不用最好的,採用次等的?
許多投資達人常宣導,「巴菲特說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要學會評估企業價值」,所以散戶投資人就因此認真選股、做功課,試圖精準評價某某個股。
但他們不知道,巴菲特講這段話之前,說的另一句話是「投資股票最好的方式,是持有費用低廉的指數型基金。」
如果無知,那也罷了。如果明知道,卻有心忽略巴菲特說的最好方式,硬是只講次等方式,那就是斷章取義。這種人,可能另有企圖,比如,他就是靠著販售選股秘訣、傳授進出時點神招維生的「專業人士」。
心得二:持股短於十年,別說你巴菲特
這封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還提到另一個重點「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檔股票十年,最好連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自行選股,假如持有不到十年就賣出,那是與巴菲特的看法相違背。因此,持有短於十年的自行選股者,或者短線進出的神奇策略,別再打著巴菲特的旗幟騙人騙己了,你們根本都不是真正的巴菲特信徒。
本文載自效率理財王,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