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房地產

10大迷思 讓你買不到理想屋

An awesome picture

奢侈稅上路,似乎有便宜好屋可期待,但以過去經驗,縱使房市有利空,許多看屋多年的自住客還是找不到理想屋,歸納原因不脫以下10個對房價及看屋態度的迷思。

住在大安區的張太太,由於公寓老舊、加上要讓小孩念明星國中,從2002年起就四處看房子,當時明星學區的中古電梯華廈,每坪約30萬元,但由於考慮太多因素,導致現在同樣條件的房子,房價翻了2、3倍,小孩都念大學了,張太太一家子還是住在原先的老公寓內。

住基隆、在台北上班的黃小姐,想在北市置產,看屋好幾年,中意的房子買不下手,預算範圍內的又看不上眼,曾經多次帶看的房仲人員都忍不住說:「這幾年妳等於蹉跎掉了近千萬元的財富。」

有20多年房仲經驗的東森房屋東門店副總經理張劍晴,接觸過不少看屋好幾年、卻始終買不到理想屋的自住客;曾當選信義房屋服務品質最高榮譽「信義君子」的南西店經理張家榮,也觀察到這種尋尋覓覓、卻毫無收獲的自住客,都有一些共同特性。以下歸納出10種購屋迷思,包括對房價及看屋態度的迷思,只要能夠避免,就可以減少做白工,儘早找到理想屋。

迷思1 中長期自住卻用短線角度思考

前述案例張太太在2002年間開始看屋, 碰上SARS疫情蔓延,認為房價還會再跌,看到理想物件也不願意出手; 2004年總統大選,綠營繼續執政,支持藍軍的她認為台灣景氣會更差,沒想到房價卻上漲;而2008年金融海嘯,買氣停頓、賣方鬆動,也沒有把握機會議價。

張劍晴表示,通常自住的房子至少都會住5年以上,但很多買方卻是用當時的大環境氣氛來做決策,特別是碰到重大利空事件,立刻停下看屋或購屋腳步。其實房市與股市相似,利多是用來出貨,利空是用來打底,如果改用長線角度思考,利空時反而容易買到便宜好屋。

迷思2 散彈打鳥看屋區域太廣泛

看屋多年仍無結果, 有一種原因是「看屋範圍太廣泛」,例如台北市也看、新北市也到處看,目標區域沒鎖定,就如同散彈打鳥,結果通常是一隻鳥都沒打到。

劉小姐娘家在內湖區、婆家在中山區,換屋首選就是這2個行政區。她先到資深市議員服務處跟主任請教,只要不是忙碌的時段,服務處通常樂意提供「選民服務」,由此大約掌握到這2區未來的公共建設計畫。

劉小姐接著到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網站(www.udd.taipei.gov.tw)瀏覽2個行政區的都市計畫圖,再將購屋範圍縮小到幾個特定的里,然後才請房仲人員帶看這個區域內的物件,很快就了解當地的行情與優質社區,幾個月後就找到有發展潛力、又相對便宜的理想屋。

迷思3 預算有限卻在高價區看屋

股王宏達電股價上千元,買一張要10幾萬元, 月入3萬元的投資人,要存好幾個月薪水才能買得起一張股王,但是不會有人因此要求股王降價,而是轉去找買得起的股票。如果以全台房市而言,「股王」就是台北市,卻有不少預算有限的購屋人,只鎖定北市找便宜的理想屋,當然會無功而返。

很多年輕夫妻到房仲店一開口就是:「北市捷運站附近、三房、有車位、總價800萬元」,讓房仲人員愛莫能助。其實這種需求轉到新北市,很容易就能獲得滿足。張家榮表示, 與其用「屋奴」的代價到遠超出預算的地區選屋,不如到與預算相符的地區, 既能找到理想屋、又能兼顧生活品質。

迷思4 低價都沒買高價更不想追

60多歲的李伯伯住在大同區,想幫兒子買屋,近幾年每次房仲call 看屋,雖然積極赴約,卻不願意按市價行情出價,因為近5年來,大同區漲幅至少5成,曾經在低檔錯過機會的他,房價漲上來後更不願意追價,現在三代還是擠在一間小公寓。

不少年紀較長的購屋人,經歷過房價低檔年代,特別難以接受持續上漲的房價,因為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氣惱,惱自己一直誤判行情。張劍晴表示, 不管任何時期,自住客應該先研究中意地區的基本供需,新屋量大的地區或許還有機會等待房價回檔;如果是台北市,因新屋供給有限,房價易漲難跌,不願跟著行情出價,當然會一直錯過理想屋。

迷思5 山中無甲子與行情脫節太多

如果一直持續看屋, 對行情變化其實是瞭若指掌,但莊小姐則是與行情脫節太久。她在中山區住了7、8年,想在當地買坪數較大的第2間屋,心想按第1間屋當年買價再多個2、300萬元應該就夠了。

沒想到各家房仲按她的預算介紹的房子,不是坪數跟第1間屋差不多,就是條件很差的3、40年老公寓,還好莊小姐仔細做購屋記錄,連續3個月看了2、30間屋後,知道自己跟行情現況脫節太久,必須放寬購屋預算,後來才找到全家都很中意的理想屋。

張家榮表示,按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規定,房仲人員必須提供成交行情,供買賣雙方參考。購屋人也可以到各房仲公司官網瀏覽成交行情,設定路段、房屋條件後,地圖就會show 出相關物件的成交紀錄,由於各筆紀錄都會顯示出成交時間,購屋人就能掌握到成交行情軌跡是漲或跌了。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6月號第45期

理財工具推薦

  • 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 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 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