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年金縮水 3招養大退休金

撰文:張國蓮
當過5年低薪流浪教師、換過5份工作,還要扶養3個小孩,高職教師暨財經作家陳重銘努力省錢,把存下來的每一塊錢都拿來投資股票,而且把每年領到的股利再投入股市,持續20多年努力存股,讓他累積了至少3,000萬元的身價,這個金額是許多人心中的退休金目標。
假設65歲退休、可以活到80歲,這3,000萬元可讓你每月提領多少生活費呢?把3,000萬元放在銀行定存,以目前平均1年期定存利率1.1%計算,15年中每年可以領到215萬元,約等於每月18萬元,到80歲時會把3,000萬元花光;如果活到90歲,25年中每月可以領到136萬元,約等於每月11萬元;而如果活到110歲,45年中每年可以領到84萬元,約等於每月會有7萬元的收入。
一個月生活費7萬元,還不包括每月來自政府保障制度的退休金,以及個人可能購買保險所提供的金額,看到這裡,小資族應該眼睛瞪大,簡直不敢相信了吧?其實,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時間的複利效果是你最好朋友」的最佳實證!
因此,小資族除了關心年金改革的紛紛擾擾外,應該立即著手規畫自己的存退休金大計,同樣的,因為年金改革而導致退休金縮水的公教人員,更要馬上啟動備用計畫,善用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有方法、有紀律地投資操作,只要時間夠長,就有機會把退休金養大!
小額投資3管道
存股、存ETF、存基金
不論是小資族或公教人員,想透過投資理財來準備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利用存股、存ETF或存基金的方法,但執行之前必須要了解,市場會變動、配股與配息收入也不固定,換句話說,每年收益並非固定不變。
就如同陳重銘一再強調,單年度的投資報酬率可能有賺有賠,所以要看的應該是長期的年化報酬率,例如年化報酬率6%,是10年平均下來的結果,這10年之中,每年配股、配息金額不固定,有些年度甚至會出現價差虧損,充分了解後,才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影響了長期投資的規畫與執行。
存股是小資族熱愛的投資工具,更幸運的是,今年初金管會、證交所開放了「定期定額買股」,小資族不用像陳重銘以前一樣,常常要存好幾個月的錢才能買1張股票。現在是手上有多少錢,就可以投入多少去買股!
定期定額買股的原理,和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相似,投資人可以選擇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扣款,證券商集合眾人的資金「團購」股票。舉例來說,如果有12位投資人,每人每月可以扣款1萬元買鴻海(2317),券商就可以幫忙買進1張鴻海股票,再分拆成零股分配給這12位投資人,相較於自行買賣零股得在盤後手動下單,定期定額買股更方便。
如果沒有時間研究、不知道要買哪家公司股票,可以選擇定期定額買ETF。證交所總經理李啟賢表示,選擇定期定額ETF有3大優點:省去選股難題、自動分散風險、不用考慮買進時間點(價位)。
統計至今年7月中,台股已經有88檔ETF可供選擇,其中元大台灣50(0050)是成立最早、最多人買的台股ETF,小資族可考慮以0050當作入門標的。
至於想要用基金來準備退休金的投資人,財經作家蕭世斌建議以全球型股票或債券基金為主,由經理人幫小資族掌握全球股債市的成長與獲利機會,也因為夠分散,可以相對有效降低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