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歷史 品味新外灘的跨世風情

走一趟外灘,細細品味它的輝煌歷史,就會明白為何外灘足以代表上海,
以及上海為何被視為偉大的城市之一,值得被嚮往、被仰慕。
外灘一直是上海的地標。對多數人而言,外灘就是上海。為了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外灘在大幅度的改造後,變身為新外灘。新外灘要比舊外灘擴大了不少,除了北擴南伸,變得更修長多姿,也更有跨世紀的風情。

▲外灘上的萬國建築博覽群見證了上海兩個世紀的歷史軌跡,黃昏時在黃浦江邊漫步,更能體會老上海的風情。
舊外灘
掩不住的歷史風華
變身長大的新外灘,北端是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的「一滴水」為代表的「北外灘」,往北直到吳淞口的濱江景觀帶。南側由南外灘的「老碼頭」為起點,向南是世博園區濱江景觀地帶,再延伸到徐浦大橋的徐匯濱江綠帶。
1842年,上海成為中國對外通商口岸,開始扮演東西文化的匯流地,是中國十里洋場的象徵。但是,一個城市要被嚮往,要被仰慕,不在於高樓大廈的有形建設。一個城市要有歷史的沈澱,要有可追溯的文化事跡,才算具有高貴城市的血統,才能列進偉大城市的行列。
最早的外灘,只是縴夫(指負繩拉船前進的人)在黃浦江邊踩踏出的泥濘小道,歷經英租界、遠東最大金融貿易區、萬國建築博覽群等,近170年的歲月,有著說不盡的歷史人物和事跡。
這段舊外灘指的是現在黃浦江西岸的中山東一路,北起外白渡橋(蘇卅河與黃浦江交界處),南至延安東路,一塊沿江的彎月形地帶。全長約1.5公里,矗立著外觀雄偉氣派、室內裝飾華麗的「萬國建築博覽群」,有2、30棟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建築。
其中,外灘3號(1916年建)、5號(1925年建)和18號(1923年建),是集合文化、藝術、美食、酒吧、音樂的時尚地。7樓餐廳的大露台,景觀極佳,是三五好友品嚐早午餐,享受悠閒假日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