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翻身技術分析達人 她靠「新式型態學」每年翻倍賺
投資界鑽研技術分析的達人,十之八九都是男性,但在知名財經網站CMoney理財寶上,卻有一位專教技術分析的女性講師,憑藉著「新式型態學」快速圈粉,還開發了專屬的選股App,不僅被學員評為「最認真、最用心照顧學生」的講師,App的高命中率也受到眾多用戶的肯定,她就是近兩年人氣不斷飆升的財商導師莎拉(Sara Wang)。
外型典雅的莎拉,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氣質美女,看似與股票交易、技術分析這些事搭不上邊。原來,莎拉是設計科班出身,經手過的案件包羅萬象,橫跨商業、藝術、文創等多種領域,接觸過各行各業,也曾有經營公司與品牌營銷的經驗,而股市投資與教學,是她多重斜槓當中的一種。
新手時期如小白兔入叢林 當韭菜慘遭「收割」
說起莎拉的投資之路,其實和家人的薰陶有關。「我爸媽對於財務管理規劃很有想法,所以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尤其媽媽50幾歲退休後專注在股票操作,聊天話題總圍著股票打轉。」不過,即使媽媽時常分享賺錢的心得,學生時期的莎拉對股票完全不感興趣,甚至一度感到不以為然。
出社會後,莎拉終於興起了投資的念頭,在媽媽的指點下,她從基金、外匯開始買起,小賺了一些錢。後來,莎拉也向媽媽討教股票操作,但卻總是不得要領,因此並未真正踏入股市。
直到多年後,她發現雖然一直鍾愛設計工作,但現實面的問題是,無法憑藉單一選項財務自由,她需要更有效率的賺錢方式。「以前做案子我可以兩天不睡覺,一天接六七十通電話,但我有多少青春可以這樣消耗呢?」莎拉進一步說道,過去做設計,每個案子結束後就歸零,遇到下一個案子又得重頭來過,缺乏「複製的力量」。
從媽媽的身上,她看到了錢滾錢的奧妙,也了解到投資這件事是可以不斷複製的。於是,大約10年前,莎拉正式開啟了股票投資,不過一心只想走捷徑的她,每天不是盯著投顧老師的節目,就是從朋友圈裡打聽明牌,因此吃了不少苦頭。
「我買的第1檔股票是毅嘉(2402),那時聽到朋友報的內線,說毅嘉會從25元漲到50元,我投了兩、三百萬進去,不到半年真的漲到50元,當時覺得這個內線真準。後來新聞說,毅嘉會再往上漲到100元,我抱著沒賣,跌回45元時還加碼,沒想到之後一路跌破我的買進價,從原先翻倍賺變成賠錢出場。」莎拉語帶懊悔地說道。
後來她又陸續在股市繳了不少「學費」,卻沒有因此學乖,反而還花了16萬加入投顧老師的會員,想當然爾,還是只有賠錢的命運。「後來我終於發現,即便消息是對的,只要不會看線型,或心態不正確,一樣很難賺到大錢。」至此,莎拉終於認清投資無法靠別人,只能靠自己。
發憤苦學技術分析 歷經實戰自創獨門技法
為了學會技術分析,莎拉開始閱讀大量的網路文章,也從各個財經平台上尋找適合自己的課程和工具。初期她使用理財寶的「籌碼K線」軟體,查找各種技術分析和籌碼資訊,一邊也透過實戰演練累積經驗,並撰寫交易日記來檢討自己的操作,投資勝率因此慢慢拉高。
不過,由於自學的資訊太過零散、缺乏系統性,莎拉還是決定要向專業的老師學習,於是她購買了技術分析達人無聊詹的App,同時加入官方LINE群,向群組裡的助教們請益,藉此精進技術分析和判讀籌碼的技巧,還把台指期、權證、選擇權、可轉債等各種投資工具學全了。
然而,由於貪婪、患得患失的心魔作祟,莎拉的投資績效像坐雲霄飛車,一會兒大賺,一會兒大賠,始終無法穩定獲利。為了克服容易追高的弱點,她開始調整心態和紀律,並且研究大盤走勢和短分K,終於把勝率提高到8~9成。期間她也鑽研出「新式型態學」,突破了許多傳統技術分析無法突破的盲點。
莎拉解釋道,「新式型態學」有幾大特點,第1是能夠抓到「股價起漲點」,而不像傳統技術分析,是在已經出現1根大量長紅K棒才進場;第2是採用多重濾網,將型態、均線、量價關係、籌碼,甚至基本面、消息面全部納入考量,不像傳統技術分析只偏重線型及指標;第3是雙向規劃,也就是多空都能做,看到走勢不如預期可以隨時改變策略,不像傳統技術容易陷入單向操作的迷思,一旦看錯方向就會損失擴大;第4則是善用短分K,更即時掌握股價趨勢,同時提高操作的靈活度。
莎拉也補充道:「傳統技術分析就像教科書,碰到實戰卻不一定有用,這是因為主力也知道散戶都會看線型,因此會故意利用『假突破』或『假跌破』來誘騙散戶進場,手腳不夠快的人就容易吃損。」靠著「新式型態學」,現在莎拉幾乎每年的獲利都是翻倍,甚至在大盤走空的時候賺得更多。
《新式型態學:175張圖×22種多空K棒組合×8種獨創型態,股市新手一出手就賺》
作者:莎拉(Sara Wang),設計、行銷出身,並於大學擔任教職,投資經歷超過20年,多次慘賠後發憤苦學技術分析,悟出「新式型態學」,經營「股市爆料同學會」並擁有4萬多名粉絲。
出版:金尉
內容簡介:融合亞當理論、道氏理論等6大學派,去蕪存菁打造「新式型態學」,不論是投資老手或零基礎的新手,都能找到在股市穩定獲利的最佳方程式。
(圖片來源:Money錢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摘錄自《Money錢》2024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