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股票收租年賺15%

台股自去年4月萬點溜滑梯,目前指數在8千點左右,就在市場悲觀氣氛瀰漫之際,卻有另一群人在股市默默攢錢、存錢,甚至從銀行搬錢、借錢,瞄準好股,越跌、他們越買!
這群人,叫做「價值投資人」。
和一般投資人看好成長、越熱門越買的投資邏輯不同,價值投資人秉持「人多的地方不去」,不頻繁進出股市、不追漲,只有當股價來到設定的合理價、便宜價,他們才會開始動作。
好處是:好股股價落難時,通常公司本身還是賺錢,有意願也有能力配息,且現金殖利率高(因為股價低);經過一段時間後,景氣開始緩步回升,股價會隨著獲利腳步而攀升。價值型投資人會一直等到殖利率低了、股價變貴了,才考慮賣出。長抱幾年下來,既可賺股息又可賺價差。
率先提出「存股滾雪球」觀念的理財投資作家溫國信,就是道道地地的價值型投資人,這幾年幾乎都維持15%以上的年報酬率,其中包含股息報酬逾6%,比定存多3倍。更重要的是,大小股災對他不但沒有影響,還成為他逢低買進的好時機。
提倡存股 成為股市顯學
友人曾經打趣地告訴溫國信:「自從你提出用現金股利20倍算合理價的方法後,不少定存股都來到這個價位,不太動了。」所謂的股價不動,在股市大漲時也許讓人興奮不起來,但是在近一年股市從萬點高檔下殺以來,「不動」卻變成一種難得的保護機制!
以投資人熟知的定存股中華電(2412)為例,去年股市在萬點高峰時,股價是99.7元,今年元月中旬股市失守8千點關卡,股價還是在百元附近不動(1月15日收盤價101元)。有趣的是,近5年中華電現金股利平均約5元,20倍股息的股價合理價正是百元。溫國信提出的存股術,儼然已成股市另類收租族的顯學!
其實,溫國信這位投資高手大半輩子的身分是公務員,去年中才從國營事業的經理職位「下崗」,正式加入退休族行列,現在的生活過得輕鬆,也過得充實。輕鬆的是,多了許多自己的時間;充實的是,在筆耕之餘,也成為各類投資理財講堂、社團、社區大學的講師,去年7月還用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企管顧問社。
從國營事業「提早3年」退休,溫國信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多花些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而推廣巴菲特這類價值型投資觀念,正是他的興趣與熱情所在。
存股案例陳秉鈺
雖然退休離我還很遙遠,但是,我已經想清楚了,我要存500張中鋼(2002)股票當退休金!這是我跟老婆同心協力要達成的目標。
4年前,我跟老婆開始定期買中鋼的股票,每個月至少買1張,手頭如果有額外的閒錢,也會適時再加碼買些零股。我們兩人約定好,每年一定要存到10~12張中鋼,這幾年規律地累積下來,數一數帳戶裡已經有將近50張的中鋼了,距離500張目標,算是達成10分之1的進度,小有成就感!
但其實,我當過6年的證券營業員,以前天天當沖電子股,壓根也沒想到,我現在居然只買1檔中鋼,其他都不碰。
在號子打滾6年 慘賠近300萬元
我大學念的是財務金融系,因為對證券市場有很大興趣,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證券業,成為營業員。因為是剛進公司的菜鳥,我自知要先上手業務工作,所以很認真的學習業務員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