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保險

一個人的經濟當道,健康險比壽險更重要

An awesome picture

繼日本之後,高齡化、少子化的台灣社會也步入「一個人的經濟」趨勢,即使是壽險公司總經理也認為健康險比壽險重要,以下是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的看法。

大部分的日本老人每個月將3成的退休年金存下來,卻平均留下3千5百萬日圓離開人世」,大前研一在《一個人的經濟》一書中提到此一現象,最令大前不解的是,日本老人明明有年金與壽險,為何還要拼命存錢?原來是為了「不時之需」,也就是預防「生病、或是需要照護」,因此日本人年輕時拼命存錢,晚年仍然懷抱著不安、繼續刻苦過日。

只有日本老人擁有很深的憂患意識嗎?日本大賣上百萬冊的上野千鶴子著作《一個人的老後》,在台灣也加印十幾刷,表示台灣也有同樣的不安全感,因為台灣老化的更快。根據官方預估,14年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每5個台灣人就有1個老人,等在台灣前面的是一個「超高齡社會」。




晚年靠自己 保障自己更重要

超高齡化加上少子化,代表台灣年輕一代「晚年必須靠自己」,有很多準備現在就要開始,譬如保險。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說,早期大多數台灣家庭將保險重心放在壽險,以防家庭經濟支柱有個三長兩短,身故理賠金就能協助家人度過難關。

但是,現在台灣的難關變成是不婚、不育,即使有配偶、有子女,在少子化、單親化的趨勢下,「一人時代」要面臨的最大風險,「不再是協助家人度難關,而是讓自己活得更有保障與尊嚴」,林欽淼指出台灣社會趨勢最重要的轉變。

讓自己活得更有保障,就是要能確保自己萬一有重大醫療開銷、或是長期需要看護療養的風險時,能夠有保險金幫得上忙,日本老人空有壽險與年金,卻仍然惶惶不安,就是缺了健康險這塊保障。


一定要及早建構終身醫療與長看險保障

因此,林欽淼常跟朋友說,如果你已經40、50歲了,再買壽險的意義並不大,不過,終身醫療險與長期看護險等健康險一定要及早購買。日前有人出國蜜月旅行卻不幸中風,自奧地利回台就醫花費逾百萬元,突顯健康險和長期看護險在這裡的重要性,而且,所投保的健康險還要具有海外急難救助的功能,以備不時之需。

其實,林欽淼看得更遠、想得更周全,他看到國內已有人陸續進行保險信託,因為臥病在床、生活無法自理時,即使保險金撥進帳戶,但是孤身一人、無力提領或支配時,保險金信託功能一啟動,就可以由受託機構代為支配保險金,被保險人才能安心療養,因此,未來他還計畫要加強推動保險金結合信託這個概念。




醫療照護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除了單純的機能老化,近年譬如阿爾茲海默氏症(俗稱老人失智症)、中風等發生機率逐年升高,生活自理能力喪失,光是請專人照護,本國看護工日薪2,000元,外籍看護工每月也要2萬多元。嚴重的話,還需要電動床、抽痰機等居家醫療設備,或是特別的照護耗材、特製食物等,沒有預先保障,即使有家人相陪,仍然會拖垮家庭財務。

更重要的是,林欽淼提醒,「醫療或是長期看護的需求,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他的一位朋友,在35歲時發生車禍,幾乎全身癱瘓,必須長期臥病在床,還好之前有投保長期看護險,依照保險公司的理賠給付,他現在每半年可以領到24萬元長期看護保險金,可以領36次,等於是長達18年的保障,大幅減輕家人照護的經濟重擔。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