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也要照CT?健保署:醫院照CT、MRI有2.3萬件是小病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該署將藉由AI科技把執行量異常的報表回饋院所醫師,與醫界共同合作,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與浪費。(圖、文/記者李亞珊)
頭痛、咳嗽等症狀發生時,就要到大醫院照CT(電腦斷層)嗎?雖然說身體發出的訊號不容忽視,但所做的檢查項目也可能是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今(29)日指出,108年1~6月全台各特約醫院門診(不含急診)執行CT及MRI(磁振造影檢查),約有2.3萬件(占率3%)主次診斷都屬於初級照護,如頭痛、關節炎、咳嗽等。
健保署表示,近期運用人工智慧(AI)科技,自行成功開發NLP(自然語言處理)模型,AI科技除了協助健保醫療費用審查作業更精準,也減輕3,500位審查醫藥專家每年約須完成260萬件審查作業的負擔。經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在各項檢驗檢查醫療費用最高的項目為CT,並以頭部為最常執行的檢查部位,約占CT檢查次數的40%。
健保署視察賴秋伶說,健保署運用NLP模型分析107年第4季14萬筆頭部CT檢查報告,結果顯示約有4成左右的檢查結果,是與疾病無直接相關的異常,像是動脈硬化、老化等,其可能因疾病排除或治療後追踪的檢查所致,但也有可能是不必要的檢查。
健保署李伯璋表示,該署將把執行量異常的報表回饋院所醫師,與醫界共同合作,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與浪費,也會運用自行開發的NLP模型進行輔助分析,他強調,由於醫療資源有限,若發現報表過度異常,審查醫藥專家將會再做個案檢視,這是基於尊重臨床專業的診斷,力求有效利用每一分健保資源。
↑資料來源:健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