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喚醒企業動物本能 市場出現新投資機會

「動物本能」一詞出於英國經濟學大師凱因斯(John M. Keynes)的鉅著《就業、利息、貨幣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該書於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中期出版,凱因斯在書中指出,人並不是古典經濟學派所認為的全然理性,許多經濟活動其實是發自人類的動物本能。
什麼是動物本能?凱因思提到,許多時候,由於市場混沌,前景不明,人們很難明確預估長期的預期報酬率,以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在這種狀況下,人們的投資決策或經濟活動靠的其實是動物本能──無意識或自發性的行為衝動(Unconscious mental action)。
人類本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動物,回顧歷史,每當金融危機爆發、資產泡沫破裂,為了收拾殘局,政府對於民間經濟(包括投資)活動的監管就會從嚴,但長時間的嚴格監管也壓抑了投資意願或衝動,而「過度的理性」就會讓經濟成長陷入停滯狀態。
川普這次以政治素人當選美國總統,並組成作風鷹派、充滿鬥志的執政團隊,儘管給企業帶來許多不確定性,但他咄咄逼人的「美國優先」言論,在推特上頻頻發文,威脅要對在美國裁員、並將廠房遷往海外,或在海外設廠、卻將產品銷往美國的製造商課重稅,被點名的聯合技術公司、通用汽車、福特汽車、豐田汽車均取消遷廠計畫,或擴大在美國投資。
川普上台後的行事風格,讓不少企業主不敢小看這位企業家總統的意志,加上他承諾將大幅鬆綁金融和環保法規,以及降低企業所得稅,也讓諸多企業開始調整過往保守(理性)心態,包括鴻海(2317)、台塑(1301)等國內龍頭廠在內,全球主要企業紛紛表示要擴大在美國的投資,其中又以台塑集團最值得國內投資人關注。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3月號第1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