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股市

下個金牌得主 為何是南韓而非台灣?

An awesome picture

摩根士丹利主管盧奇‧ 夏瑪非常看好南韓的實力,他認為南韓在2010 年代的經濟表現會脫穎而出,甚至預言南韓將是「下一個金牌得主」。

在摩根士丹利主管盧奇‧ 夏瑪的眼中,未來5∼7年經濟將脫穎而出的國家中,南韓是「實力最堅強」的一個,他甚至直言南韓會是「下一個金牌得主」。

台灣與南韓過去都是新興市場經濟發展成功的典範,為何南韓會勝過台灣?夏瑪分析,台灣與南韓兩國的人均所得雖然相近,兩國卻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台灣在初期就樂於與日本合作,南韓則一心想要打敗日本」,這是南韓近年超越台灣,將成為下個金牌得主的重要因素,而這跟台韓兩國在二次大戰前日本殖民統治的待遇不同有關。

台灣過度倚賴他人
南韓打斷手骨顛倒勇


日本在19世紀末亟欲擴張國力,台灣成為其首個海外殖民地(清廷割讓台灣),過程中只遭遇零星的反抗。日本把台灣打造為南進基地,大量投資農業、建立電力網,連許多鄉間都有電力供應。日本1910年占領南韓則較粗暴,地方反抗持續不斷,直到1945年結束占領時,許多韓國農村仍無電力供應。

南韓在戰後一片破敗,但也因此比台灣更堅定地想建立自給自足的經濟及產業鏈。台灣製造商則習慣向日本購買關鍵零件,較少自行開發,這種依賴所造成的衝擊,在去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後格外明顯。

台灣的製造業並不企求挑戰更大的日本對手,且偏好利用海峽對岸、同文同種的中國廉價勞力,這雖造就了過去幾十年的高成長,卻也導致台灣的競爭利基日益薄弱。以取得的國際專利數量來說,南韓排名全球前5大,新申請的數量持續快速增加中,而台灣至今還排不進全球前20名。

台灣以代工為主
易殺價競爭、無定價能力


雖然台灣在筆記型電腦(NB)的全球市占率,過去10年從30% 激增至80%,但由於國際品牌大廠可輕易把訂單轉向其他代工製造商,或讓台灣5大NB 代工廠相互殺價競爭,使得這些台廠迄今仍無定價能力。而隨著中國勞工成本高漲,台廠也漸失競爭力。

台灣占全球出口的比率在過去10年約下滑20%,南韓則增加約20%。多年來台灣談論建立自有品牌,至今成果仍然很有限;反觀南韓的三星(Samsung)、樂金(LG)和現代(Hyundai)卻成功打造全球品牌地位,這是南韓近年得以超越台灣的一大優勢。

台股主要由許多小公司組成,大多生產採用微軟視窗和英特爾晶片的個人電腦零組件,這個狹窄的利基使台股漸失去吸引力。反觀南韓股市的掛牌公司遍布不同產業,許多為全球重量級企業,可作為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觀察指標,對外資也更具吸引力。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2年11月號第62期

理財工具推薦

  • 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 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 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