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哪派投資人都受用,「2步驟」教你簡單看財報!

台灣證交所規定,各家上市櫃公司都要定期公佈每個月的營收和每季的財報,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公佈這些業績,輕則停止交易,重則被下市下櫃!投資人可以透過每月營收和每季財報來瞭解企業過去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然而,這些資料是什麼時候發佈呢?安弟爸就幫大家整理一下,讓投資人知道這些資訊發佈的最後期限,如此可以推敲什麼時候要開始注意這些訊息!
自從 2013 年起,台灣開始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s ),除了讓企業財報跟國際接軌,也使得企業財務資訊更加透明。一般我們看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業績資訊有營收和財報等,而財報又分為年報與季報,這些資訊的揭露期程如下:
- 年報:每會計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隔年的 3/31 日前)
- 季報:
(1)一般公司:每會計年度第 1 季、第 2 季、第 3 季終了後 45 日內(5/15、8/14、11/14 前)
(2)保險公司:每會計年度第 1 季、第 3 季終了後 1 個月內(4/30、10/31前),每會計年度第 2 季終了後 2 個月內(8/31 前)
(3)金控、證券、銀行、票券公司:每會計年度第 1 季、第 3 季終了後 45 日內(5/15、11/14 前),每會計年度第 2 季終了後 2 個月內(8/31 前)。
光看文字排列太辛苦,幫大家整理成表格,就能夠一目了然啦!
這些資訊要從哪裡看呢?
- 公司企業的官方網站 (但不是每家公司都會維護的好,有些公司找到可能是以前的資料)
- 證交所底下的「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從這邊下載來看是比較推薦的!
雖然有人質疑,三個月公佈一次的財報,對每天變化瞬息的市場來說是落後指標,但對於信奉基本面的投資人來講,財報是瞭解一家公司最直接的方式,且財報所顯示的數據不僅僅是過去的業績,也再再透露公司的內部管理與執行策略,厲害的分析師甚至可以從解讀財報來窺探公司未來的表現!因此個人認為,無論您在投資中是哪種面向的派別(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輔以財報的解析能讓你在站在原本的派別上更上一層樓!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載自 Andyworld理財&生活記事簿,原文在此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