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雯出道近 30年 然而許多人對她的印象 還停留在經典的「飛龍在天」 一直到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 飾演「宋喬安」這個角色 她把關上心門的喪子母親、 職場上得理不饒人的女強人 發揮的淋漓盡致 細微的演技牽動著觀眾的情緒 她也以這個角色入圍第 54屆金鐘獎 呼聲極高的她謙虛表示 現在的她非常幸福 如果真的得獎是更幸運的事 但她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依然是以前的我。」 16歲就出道的她 並不是一直那麼順遂 18歲扛起為父還債的責任 後來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一路上跌跌撞撞、傷痕累累 如今已經擺脫過去的陰影 在任何場合都綻放著她獨特的魅力 由內而外散發著氣質與美麗 現在大家都說她是人生勝利組 而她是如何兼顧家庭與事業呢? 聽聽她怎麼說吧! (贊助商連結...) 原本害怕飾演「宋喬安」的她 現在反而心疼這樣的女性 就從《我們與惡的距離》中 的宋喬安談起吧 要飾演一位 在職場上武裝脆弱的自己 板著臉孔尖銳對待每個人 回到自己的世界 卻無法面對現實的喪子媽媽 對每個演員來說都是個艱難挑戰 就連經驗豐富的賈靜雯 剛拿到劇本時也有些害怕 同樣身為媽媽的她 擔心自己會投射太多個人的情感 也怕自己無法勝任這樣強悍的角色 但是把劇本看完後 更深的情緒是心疼與不捨: 「這樣的女性太不容易了! 她只能關上自己的心門, 變成移動式的冰箱。」 她也坦言以前 不太看自己的戲: 「我就覺得好奇怪, 叫我從頭看到尾,我會覺得那是誰, 如果看到自己表現不夠好, 又覺得已經沒有彌補的機會了。」 但是有別於以往的半逃避的方式 她對於這部戲是極度的期待 她想看每位演員在這部戲的精湛表現 也想看每個工作人員的付出 成果果然不負眾望 不僅觀眾喜愛,就連她的弟弟和大女兒 都對她的演出感到十分驚艷 她還是謙虛地說: 「這是全劇組的榮耀。」 豐富的人生經驗 造就她自然的演技 曾在採訪中被問到 如何保持工作的熱情 同時演出讓觀眾喜愛的角色? 她回答自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 容易被很多事情觸發也容易流淚 保持自己的敏銳放在角色身上 加上人生的歷程 更能體現出豐富的情緒: 「我不需要假想太多, 而是用同理心去面對這個角色, 人物就自然而然地散發她應該有的樣子。」 (圖片擷取自:賈靜雯AlyssaChia FB) 賈靜雯 想告訴女性的三件事 談起人生歷程 賈靜雯的人生也像一場戲 (延伸閱讀:賈靜雯,被家暴、和前夫爭女兒 2 年, 曾經歷痛苦婚姻的她,直到遇見修杰楷 才終於有幸福的家!) 經歷風風雨雨 終於找到屬於自己幸福的樣子 不論是在螢幕光幕前、 還是在社群網站上分享生活 都可以看出她被幸福的泡沫包圍著 不少人用崇拜、羨慕的眼光看著她 認為她是個現代成功的女性 但反問她們:「妳可以嗎?」 許多人卻說自己無法離開孩子 沒辦法像她一樣為事業做出犧牲 其實就像她說的 並不是所有心中羨慕的生活 都有辦法複製到自己的身上 她告訴大家: 「必須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 了解自己能付出、犧牲多少, 才能整體規劃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感情中 看見自己的需求 經歷兩段婚姻的她 想告訴所有的女性 在戀愛的過程中 盡情享受戀愛的美好 熱戀過了也好、感情結束也罷 自己還是得對人生負起責任 回過頭來,更要冷靜下來 看看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感情與人選。 二、事業上 不需害怕改變 事業發展亮眼的她 肯定所有正在為自己努力的女性 她最想告訴大家的是 不要害怕突如其來的改變 不要因為那些改變 放棄自己正在追求的目標 勇於接受 反而可以看見更多不同的樣貌。 三、家庭裡 當尊重孩子的母親 聊到孩子 她更是眼神充滿母愛 對於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 是每個母親永遠的難題 也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媽媽這個角色 一直是一面做、一面學習 賈靜雯是孩子的媽媽 更像她們的朋友,無話不談 其中最關鍵的是 讓孩子有獨立的機會 尊重他們的選擇與決定 也讓孩子有更多的同理心尊重別人。 人生有捨才有得 沒有過不去的關 隨著年齡漸增 越來越容易遇到許多面向的拉扯 尤其當女性在婚姻、家庭、事業中 扮演不同角色 要做出更多選擇、放棄更多事情 但就像賈靜雯說的「有捨才有得」 我們不能貪心什麼都想要 更不能一味想著想要成為誰誰誰 當你想要成為某一個樣貌時 必須知道每一個人背後的付出與犧牲 而面對人生的每道難題與挑戰 她總是告訴自己: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 當她覺得懷疑自己做不做得到時 總是告訴自己: 「時間都在轉了, 有什麼東西過不去。」 即使沒有預期的好 但是盡力就好了 不需要太苛責自己。 現在的賈靜雯 不論以什麼樣的角色出現 總為大家帶來正能量 對此她總說自己很幸運 有那麼多人陪著她成長 大家都說她是人生勝利組 把她的人生跟幸福畫上等號: 「久而久之就變成一種責任, 我也很願意在大家的人生中 扮演正能量的角色。」 許多女性希望藉著她的故事 找到一套解決的方法 她說所有女性最該做的事情 是享受「愛」這件事 這裡的愛,不只是婚姻與愛情 大家都知道賈靜雯與媽媽的感情甚好 人生當然也少不了 幾個比情人更了解自己的閨蜜 所以她想告訴大家: 「女人經常被感情影響而犧牲自己, 不斷付出卻受到不平等的傷害, 必須好好認清眼前的人, 千萬別在愛裡失去自己, 也不要把所有注意力擺在追求愛這件事上, 幸福和愛情只是人生中的幾分之幾,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你關注的事情, 把愛轉換成不同形式,得到的也就更多。」 (圖片擷取自:賈靜雯AlyssaChia) 本文由CMoney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資料來源:marieclaire、youtube (首圖擷取自:賈靜雯AlyssaChia FB)
作者: 留佩萱 童年的經驗形塑出大腦中的地圖, 變成了我們成年以後 「自動駕駛」的行走途徑。 如果要前進,必須好好檢視那份童年情緒地圖。 理解後,才能開始重新走自己想走的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些人在做心理諮商時 還會擔心諮商師生氣 在美國念博士班的同時, 我在大學諮商中心及社區諮商機構 提供心理諮商, 這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兒童、青少年、 大學生及正在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的成年人。 我發現,不管是哪個年齡的個案, 很多人都懼怕情緒, 除了害怕在諮商會談中表現出情緒之外, 他們還會想照顧我這位諮商師—— 深怕說錯話會讓我生氣或難過。 晴晴就是這樣 一位很會照顧人的女孩。 大學年紀的她, 不僅課業優異,長相甜美, 熱衷參與校內各種活動, 還經營自己的網站 分享她對社會各種議題的看法。 看到她這樣多采多姿的生活, 很可能會用「完美」兩字來形容她。 在諮商中, 我也看到了晴晴「完美」的一面—— 她非常害怕顯露情緒, 尤其是那些負面情緒。 身為一位諮商師, 我都會告訴個案, 在諮商室這個空間裡, 每一種情緒都是受歡迎的, 而且我能夠承接他們傾倒出來的情緒。 我告訴晴晴: 「在這裡,你不需要照顧我的情緒, 並且,如果我說了些什麼 或是我的某些肢體語言 讓你覺得不舒服、覺得我在評價你, 我也希望你能夠跟我說。 你覺得如何?」 晴晴笑著看著我: 「嗯,這有點難…… 我現在好緊張。」 每一次情緒的出現, 都是幫助個案認識情緒的好機會。 我試著讓晴晴去貼近情緒: 「花一點時間去感受一下你的內在。 你的身體哪個部位感覺到緊張? 緊張是什麼感覺?」 晴晴用手摸了一下喉嚨, 緩緩地說: 「在喉嚨這裡, 好像有一塊東西噎住了。」 「你願意和緊張的情緒 待在一起一下下嗎?」我問。 晴晴點點頭。 我請她閉上眼睛, 手觸碰著喉嚨,慢慢吸氣、吐氣。 「你覺得,緊張的情緒在告訴你什麼?」 我緩緩問她。 做了幾次深呼吸後,晴晴說: 「我怕……如果說了讓你不開心的話, 你可能會討厭我,就不想再諮商我了。」 晴晴害怕在諮商室中 流露出負面情緒會讓我生氣, 而在生活當中,也是如此。 負面情緒很危險 他們只能把它埋藏起來 那些不被接納的情緒,只好被埋藏起來 對晴晴來說,任何負面情緒都是危險的。 我曾經請晴晴做過一個小活動。 我在紙上畫一個圈,告訴她: 「我接下來會唸出各種情緒。 如果成長過程中, 你出現這個情緒時有被接納, 就把情緒寫在圓圈裡面; 如果不被接納,就寫在圓圈外面; 如果不一致 (有時候被接納,有時候沒有), 就寫在圓圈的線上。」 接著我唸出一些情緒詞,像是: 開心、悲傷、生氣、害怕、 受挫、羞愧、焦慮、內疚、 失望、忌妒、榮耀……等等。 她之所以害怕負面情緒 來自原生家庭 唸完後,晴晴給我看她的圓圈, 圈裡只有「開心」, 其他都在圓圈外。 回顧成長過程, 晴晴有一位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母親—— 母親是家中的主角, 一切都以滿足母親的需求為主, 晴晴的需求一點都不重要。 從她有記憶以來, 只要她表現出負面情緒, 就一定會被母親責罵。 如果她生氣,媽媽會罵她: 「不可以生氣,怎麼可以對我生氣?」 難過哭泣時會被數落: 「不要哭,這有什麼好哭的!」 於是,那些不被接納的情緒, 都被晴晴埋藏起來。 一直以來,她只願意向父母說開心的事、 讓父母引以為傲的事, 像是成績單上滿滿的A, 或是參與各種活動的成就, 而其他脆弱的那一面她都隱藏得好好的, 因為說出來不但不會被接納, 還可能被批評指責。 我們從童年經驗中 學習情緒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某些情緒? 這其實和我們的成長經驗有關。 每個人剛出生時, 其實都能夠感受各種情緒。 如果你有機會去觀察嬰兒, 會發現雖然嬰兒還不會講話, 但是他們其實都在用情緒表達和溝通—— 開心時微笑或手足舞蹈; 不舒服時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或哇哇大哭。 小嬰兒能夠感受到情緒, 但還不知道這些情緒是什麼, 該如何面對或調節, 所以小嬰兒需要倚賴父母的指引和協助 來認識各種情緒。 孩子藉由和身邊主要照顧者的互動 來學習如何面對情緒。 當一個孩子感到開心 而父母也以開心笑容回應孩子, 孩子感受到的是內在與外界回應的一致性—— 我感到開心,父母也回應我的開心, 所以,開心這個感受是正常的, 是能夠被表現出來的。 同樣的,當孩子難過地哭了, 父母也給予同等感受的回應, 像是告訴孩子 「發生這樣的事情,你一定很難過吧」, 並輕柔撫慰孩子,孩子也就學習到: 這樣難過的情緒是正常的, 也能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調節情緒。 若父母接納孩子每種情緒 孩子才能理解這不可怕 理想的狀況是, 如果父母能夠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並幫助孩子學習調節情緒, 那麼孩子就能和每一種情緒相處。 因為他會知道情緒並不可怕, 情緒就是情緒, 是生命中很正常的一部分。 可惜的是, 大部分的父母親就像晴晴的媽媽一樣, 不接納某些情緒。 想像一下年幼的晴晴, 當她生氣時,媽媽憤怒地責罵她: 「不可以生氣!」 當她悲傷難過時,媽媽指責她: 「這有什麼好難過的!」 當她害怕時,媽媽嘲笑她: 「怎麼這麼膽小?」 對於小女孩晴晴來說, 她感受到的是內在感受 與外界回應的不一致—— 我感到悲傷,媽媽卻說不應該難過, 所以一定是我有問題。 另外,孩子需要依賴父母, 所以孩子非常能夠覺察到 表現出哪些情緒會讓父母不舒服, 就如同小女孩晴晴學習到: 「這些負面情緒很危險, 表現出來會讓媽媽生氣, 所以我不可以有這些情緒!」 (中略) 重新攤開自己的 童年情緒地圖 如果你發現你跟晴晴一樣, 對於那些不被接納的情緒覺得很恐懼、 很陌生或常常告訴自己 「不可以有這些情緒」,都是很正常的。 畢竟,是童年經驗告訴你: 這些情緒很危險, 你要趕快把這些情緒隱藏起來。 當然,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 每一位父母親總是會有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時候; 每個人都會犯錯,父母也一樣。 但如果傷害發生後, 父母能夠做修復, 例如向孩子道歉, 那麼就能夠修補裂痕。 如果晴晴成長的過程中, 媽媽能夠在失控之後向晴晴道歉, 並且示範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憤怒, 那麼長大之後的晴晴, 或許就不會那麼害怕擁有負面情緒。 可惜,在晴晴的成長過程中, 這些修補從來沒發生過。 在森林裡,如果一條路不斷重複被踩踏, 這條路的痕跡就會越來越鮮明, 而當路徑變鮮明了, 就會有越來越多人去走這條路。 童年的經驗形塑出你大腦中的地圖, 那些深厚建立起來的神經迴路, 變成了我們成年以後「自動駕駛」的行走途徑。 晴晴的童年經驗形成的這張地圖告訴她: 「這些負面情緒很危險,不可以有!」 因此長大後, 她還是照著那份地圖行走。 過往的經驗形塑出我們現在的樣子, 這就是為什麼在心理治療中, 我們常常需要談到過去。 因為如果要前進, 我們就必須回到過去, 把那份童年情緒地圖攤開來好好檢視。 檢視過去並不是為了責備父母, 或是把錯都怪在童年上, 而是要讓自己理解, 這份情緒地圖是如何形成的。 理解後,我們才能開始重畫地圖, 走自己想走的路, 而不是盲目地依循那份舊地圖。 家庭的 4種 「情緒氣候」 美國心理治療師羅納德.弗雷德里克 (Ronald Frederick)博士使用「情緒氣候」 (Emotional Climate)這個詞, 來描述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家庭情緒環境。 他把情緒氣候分成四種類型: 一、陽光和煦型: 在這樣的家庭裡, 所有情緒都是被接納的, 每個人都可以安心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這個家中, 表現情緒是一件安全的事, 家人之間會鼓勵表達和探索情緒。 二、寒風刺骨型: 在這樣的家庭裡, 每個人好像都「沒有」情緒—— 情緒不被表達出來,也不允許被談論。 沒有人教你如何探索情緒或面對情緒, 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三、暴風雨型: 在這樣的家庭中, 情緒的出現就像暴風雨一樣, 帶來批評、指責、羞愧、懲罰、憤怒。 在這個家庭表達情緒很不安全, 因為出現情緒就會招來暴風雨。 四、混合型: 在這樣的家庭裡, 混雜著前面提到的三種類型, 有時陽光和煦,有時寒風刺骨, 有時充滿暴風雨, 甚至,你無法預測天氣, 常常不知道今天天氣如何。 晴晴的家就是屬於「暴風雨型」, 任何負面情緒都可能招來風暴, 於是,她戴上完美面具, 只顯露出正向情緒; 當出現負面情緒時, 她就責備自己「不應該有這些情緒」、 「這沒什麼好生氣難過的」。 為了要在這樣的家庭中生存, 晴晴學會了保護自己的方式。 在知道這四種情緒氣候類型後, 也請你想一下: 你的原生家庭是哪一種情緒氣候? 如果你現在已經成家,有自己的家庭, 你現在的家庭(與你的配偶和小孩) 又是屬於哪一種情緒氣候? 看更多好書試讀,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如果我沒有考九十分,回去會被打死!」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我成績不好,你們就不愛我了嗎? 洪蘭:「放下過時的打罵教育」 不打不成才,打了變蠢才 「我們會這樣,都是因為妳!」模範生兒女接連休學、自殘、丈夫事業倒閉,嚴厲虎媽的一廂情願 毀了一個家 為兒女做牛做馬,他卻視我為仇人… 教育專家:別把你想要的 人生 加注在孩子身上! 一位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擁有高學歷又如何,你連孩子的內心都不懂… 本文摘自《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作者: 留佩萱 / 繪者: Mo Pan / 出版社:遠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王學呈 想成為贏家, 至少先把贏家的心情準備好 下雨天,他去接小孫女放學。 因為雨勢實在太大, 他乾脆把孫女背在肩上, 一路走回家。 他是我的鄰居, 去年退休,整天沒事, 接送孫女變成他的生活重心。 前兩、三個月還好, 後來實在太無聊了,他受不了, 就發揮自己在地政方面的專業和人脈, 找了一份顧問的兼職工作, 一個星期上班三天, 從此又有舞台了。 我有很多同學都像他一樣, 退休之後頓失所依, 休息一年半載後又回到職場。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中年後,回到職場 要快樂工作還是不快樂? 現代人壽命實在太長, 動不動就活到八、九十歲, 如果五十幾歲就貿然退休, 後面還有三十年無所事事的日子, 整天打太極拳、溜狗或在家掃地, 很可怕的。 套用我同學們常說的一句話: 「工作很悶,不工作更悶, 所以還是工作 吧!」 既然決定工作, 就面臨另一個抉擇: 究竟是快樂地工作? 還是不快樂地工作? 現在的市場確實艱難, 老鳥一旦回鍋, 別人對你寄望殷切, 希望你引見關鍵人物, 期待你提出解方, 本來談好後台顧問或董事的工作, 漸漸變成在前線打仗的主管, 例如資深副總經理或子公司的執行長之類。 凡有職缺,必有所求,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快樂的把事情做好 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回到戰場,心念很重要。 與其不快樂地工作,不如快樂地工作。 因為快樂才有可能帶動團隊氛圍, 把工作做好變成贏家; 如果成天計較事多錢少、工作繁重、 賺得沒有以前多, 你不快樂,團隊就沒有士氣, 很可能變成輸家。 贏家取得多數資源,清風明月; 輸家裁員減薪,命運悲慘。 提劍重出江湖,當然要做贏家。 想成為贏家,至少先把贏家的心情準備好。 香港首富李嘉誠說: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對於很多中年人而言, 如何安排五十歲以後的人生, 這是一個必須細細思考的議題。 一旦站上舞台,就盡情演出吧! 愉快才有可能勝任,勝任才可以長久。 本文摘自《人生需要經營,也要適度放過自己》 作者: 王學呈 / 出版社:商周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永松茂久 ◆最認真聽我們說話的,是我們自己的耳朵 說過什麼,就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每個人都一樣。 或許您會認為「沒那回事」, 但事實的確如此。 語言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自我暗示。 尤其是我們對別人說的話, 因為說話當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方身上, 所以說出口的話, 更是毫無防備地進入自己的大腦裡。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最認真聽我們說話的, 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的耳朵。 以往,許多人都曾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討過成功哲學。 然而,這當中有許多論述 都流於毫無根據的精神論。 人生在世, 固然需要一些調整心念的訓練, 例如要「活得積極樂觀」、「埋首努力」等。 畢竟學習如何活出自我, 是一個很重大的覺察。 然而,光是這樣做, 終究還是有極限。 因此,我們還需要一些具科學基礎的驗證。 我因為從事人才培訓工作, 而學習了心理學與腦科學理論, 並一路實踐、驗證迄今。 這段經驗,讓我得以從理論上和感受上, 明白語言對人類的心念和表達, 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心念」要透過語言表達,才能成形; 成形後再加上情緒, 才開始朝著實現的方向快速發展── 人生無往不利的人, 不論是否意識到這件事, 至少他們都透過自己的經驗, 體會到語言的力量。 當我們要挑戰某項任務時, 只要認定「我可以辦得到」, 事情就會順心如意; 一說出「恐怕辦不到」的當下, 事情就會一語成讖,失敗收場。 只要改變心念就行了嗎?的確是如此。 但你我花了幾十年時間型塑出來的自己, 心念的趨向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改變的。 因此,我們才要運用語言的力量。 ◆先改變語言, 意念就會隨之轉變 有人說,大腦中儲存的記憶, 是由兩成影像、八成語言所構成。 而原本只有影像記憶的那些內容, 催生出了語言文字,並經過充分運用後, 才得以讓人類的進化速度飛快,遠勝其他動物。 可是,綑綁住人類發展的,其實也是語言。 常識、既往的數據、人的刻板印象…… 人類透過語言文字的累積, 不斷地創造意念、思維。 換句話說,意念、思維其實就是語言。 只要改變語言, 我們的意念就會隨之轉變。 因此,我們首先要改變的不是心念, 而是自己說話的習慣。 在本書當中, 我將「工作很忙」、「因為我沒錢」、 「用常識想想就知道」、「以前也失敗過」等, 以否定字詞為首的字句或話語, 稱為「負向語言」、「負面言論」; 而「一定會順心如意」、 「不試試看怎麼知道」、「謝謝」 等肯定的字句或話語, 稱為「正向語言」、「正面言論」。 天天說正向語言, 人生就會改變 ◆最具代表性的正向語言, 和最具代表性的負向語言 我把「對自己說肯定式的 正面言論、正向語言」的習慣, 稱為自我肯定宣言(以下簡稱「肯定宣言」)。 無往不利、功成名就的人, 嘴邊總掛著「我可以做到」, 並將這個舉動化為習慣, 為自己建立自信。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 這份自以為是, 能引領自己朝著成功的方向前進。 我們平常會去買東西, 或理所當然地到公司上班, 又或是準時抵達某個目的地。 這些都是出於個人意志的行動。 人唯有在面對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時, 才會理所當然地落實執行。 因為我們每個人 都活在自己所設定的「意識標準」裡。 我開辦了一所名叫「永松塾準」的學院, 目的是協助個人實現未來願景、培育人才。 平時我會提供學員 一些較具代表性的正、負向語言範例, 在此也和各位分享。 【正向語言範例】 很好、謝謝、托您的福、 好厲害、沒關係、最喜歡、 對不起、可以呀、運氣好、 這樣就會轉好了、還會再更好 【負向語言範例】 不可能、不安、好麻煩、 不行了、火大、不容許、 糟了、辦不到、真倒楣、 笨蛋、傻瓜、少根筋、糟透了 ◆只要每天早、晚有空時, 開口說說正向語言就好 請您務必在每天早、晚有空時, 開口說說這些正向語言。 不管您心裡認不認同, 只要開口說說,言不由衷也無妨。 還要請各位特別留意一點: 盡可能在您獨處時進行 (要是身旁有人在, 您保證會被當成怪人(笑))。 習慣說這些正向語言或正面言論, 您的意識自然就會開始轉變, 您的眼前,將看見那些過去被您忽略的成長種子。 我再強調一次。 只要開口說說正向語言, 您的人生就會出現巨大轉變。 或許您覺得很難相信, 但從我過去提供許多教練服務和諮詢顧問的經驗看來, 我敢說我有自信,一定會改變。 本文摘自《圖解 正向語言的力量》 作者: 永松茂久 / 譯者: 張嘉芬 / 出版社:三民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每到傍晚,新竹的「福降人力公司」前 出現一位滿身刺青的霸氣大哥 但他的臉上卻沒有露出一絲殺氣 反而像個慈父般的等待 等待那些他的「更生人孩子」們 從各地工作回來 他會親手把辛苦一天的酬勞交給他們 擁抱他們、並對他們說聲:「辛苦了!」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和藹慈祥的大哥 以前曾在街頭打打殺殺、 從事各式非法生意 也因此成為警察的眼中釘 如今他改頭換面 開了自己的公司外 也輔助那些曾跟他一樣的更生人就業 過著一個全新的腳踏實地人生。 看看他的故事吧! (贊助商連結...) 家境清寒的廖國泰 16歲開始半工半讀籌學費 出生在新竹鄉下地方的廖國泰 從小家境清寒 爸媽為了養活家裡,整日在外工作 他便由奶奶一手帶大 小時候他曾向奶奶抱怨家庭環境: 「為什麼我要生長在這個家庭?」 奶奶告訴他: 「你要認命,不是我們要你來, 是你自己來到我們家的。」 當他認知到無法改變出身時 他在心裡告訴自己: 「有一天,我一定要賺很多錢給阿嬤看!」 當時想靠讀書翻身的他 卻因為家中還有弟妹的學費要負擔 無法如願讀高中 所以在他 16歲那年 開始在卡拉OK店打工 半工半讀籌學費、生活費。 拿到第一個月酬勞後 再跟老闆預支下個月薪水繳學費 並跟他商量讓他住在店裡 省下在外租屋的租金。 為了賺錢,接觸聲色場所 兩年內,賺了第一桶金 也從那時起,他接觸到第一個聲色場所 他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工作上 壓根忘了讀書這件事 荒廢了學業,廖國泰滿腦子想的都是錢 在店裡,只要他嘴巴甜 大哥大姊們也讓他嚐嚐甜頭給他小費 大哥們去收帳,他也跟上去 只要他們收到錢,他也能分到一點。 初嘗賺錢滋味的他 用自己的錢買下價值 5萬3的摩托車 想到自己當初還只是個 連七千多學費都拿不出來的小毛頭 他感覺到越來越威風 一心想著:「以前窮,被人家看不起, 現在有機會,我要變得跟你們一樣, 甚至是超過你們。」 後來他決定圓一場到台北掏金的夢想 但是他只會開車 於是找到了貨運司機的工作 努力工作,從租車到買下自己的車 晚上再到俱樂部兼職 把那年在卡拉OK學到的伎倆拿出來用 嘴巴甜一點,他又拿到很多小費 加上自己省吃儉用生活下 他用兩年時間,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奶奶、父母過世 為扛起經濟重擔 開始從事違法工作 就在他被眼前的金錢沖昏頭時 最愛他的阿嬤離開人世了 傷心欲絕的他,回到家鄉送阿嬤離開 也留在當地做起野雞車生意 當時生意成功、順利賺到不少錢 生活卻開始過的糜爛 因此跟人起了爭執 讓他只好收掉野雞車生意 到桃園中壢另尋出路 他跟著當地勢力龐大的老大做事 觀察力入微的他跟著老大「喬事情」 老大一個眼神,他馬上出手 那段期間,他觀察他們的作風、管理 心裡還是不斷想著 用什麼手法可以賺到更多錢。 賺到錢後,開始固定把錢拿回家裡負擔家計 因為怕家人擔心,不敢讓父母知道 自己在做什麼「生意」 就在廖國泰忙於工作之際 家中傳出爸爸食道癌病情加重的噩耗 他決定把手上的工作停掉 再度回到老家照顧爸爸 醫生告訴他們爸爸的生命已經要結束 他們也開始為爸爸的後事做準備 就在此時,媽媽氣喘發作 一口氣沒有喘過來 比爸爸早一步離開他們 不到一個月,爸爸相繼過世。 突如其來的壓力 重重的壓在廖國泰身上 身為家中的長子 他必須扛起照顧弟妹與孩子的責任 於是他賭上失去自由的風險 開起地下錢莊、應召站…等等 只要能賺到錢的事 才不管黑的或白的,他都包辦。 被錢沖昏頭的他 找各式藉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做應召站是幫助那些小姐找到工作、 開地下錢莊是為了幫助需要錢的人 暴力討債是因為他們欺騙了他們… 被判刑 18年 出獄後卻絕望的想重操舊業 廖國泰如願賺到更多金錢 卻付上更大的代價 因為地下錢莊的糾紛被警察盯上 他與弟弟協議 他逃到大陸、越南 找小姐做應召站生意 弟弟則留在台灣負責團隊運作 但仍是逃不過法眼 就在他短暫回台灣的日子裡 整個團隊被警察逮捕 因組織犯罪、槍砲、恐嚇取財…等罪刑 他總共被求刑十八年。 入獄後的他 滿懷著報復的心情 想著出獄後要怎麼報復那些陰他的人 甚至一度想辦法越獄 卻被獄友勸說乖乖服刑 之後出去重新生活 他聽從勸告表現良好 便在民國 98年減刑出獄。 他回憶起出獄那天: 「那是一個下午, 我到監獄總務處領勞務金三百塊 攔了一台計程車要回家, 才發現自己身上的現金根本連車資都不夠付…」 他原本雄心壯志的規劃一片美好的未來 被現實狠狠賞了一巴掌 沒有一技之長加上更生人的身分 讓他找工作四處碰壁 低潮的他只敢躲在家裡沉靜自我 時間久了,他開始心急 想著要重操舊業 再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 妹妹一句話打醒他 決定創業,過上新生活 就在此時 當年的獄友開著中古小貨車來找他 約他一起開人力公司 但沒多久後因為貨車故障 獄友放棄了公司的經營。 一次次的打擊把廖國泰推向絕望之際 正當他真的要走回頭路時 妹妹告訴他: 「哥,你年紀這麼大了, 如果再犯錯, 你就是一輩子在監獄裡度過了。」 才打醒了他,決心過好下半輩子。 得知更生保護協會 提供一筆基金鼓勵更生人創業 在執行秘書與妹妹的擔保下 他獲得 30萬無息創業貸款 成立福將人力公司。 從那刻起,他告訴自己: 「放下過去,當一個全新的自己。」 於是他開始認真腳踏實地工作 把公司規模越做越大 從單一人力派遣、搬家 擴充到房屋修繕、 二手家具等等營業項目。 (圖片擷取自:江源富FB) 創業成功後 開始輔助更生人就業 也因為自己曾面臨 更生人身分找工作被打槍的困境 他經常寫信跟獄友們溝通 規勸他們改過自新 更歡迎他們出監後一起打拼 並多次參與苗栗看守所、新竹監獄的 「就業博覽會」活動 提供就業機會也建造了 8間宿舍 提供免費住宿,取名為「恩典之家」 安定他們的生活後 他開始教他們一技之長讓他們有能力工作 希望他們能靠自己的力量賺錢 也能向家人證明自己已經改過自新 修復和家裡的關係。 現在的他,抹去過去煞氣衝動的個性 卻還留有當年的義氣 他的員工曾在報導中透露 為了讓他們有安全感 廖國泰堅持讓他們每天領現金 總是先向銀行貸款發薪水 等客戶付款再去還銀行 「所以大哥還欠銀行 800萬。」 他卻淡淡地說:「慢慢還會還完啦!」 由此可見他對他們滿滿的信任。 廖國泰也告訴他們: 「我們不要說給人家聽, 要做給人家看, 講一百次不如好好做一次, 做好了,人家自然會接納你。」 每個人都會犯錯 但是一定都可以改變的 除此之外,兒子也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入獄時大兒子還很小, 他的國小、國中階段我都沒參與到, 那時他受到別人很多話語的傷害。 我想告訴他: 我這個做爸爸的前半生讓你蒙羞, 希望我的後半生,可以讓你覺得驕傲。」 現在的他對金錢、名利的追求都改變了 開始從事公益回饋社會 他願意接納保護那些 曾經犯錯、有血氣的人 並輔助他們改過自信 為了讓大家看到 人都會犯錯,但是都可以改變 只是改變是需要時間的 希望社會大眾可以給他們一些時間 現在的廖國泰,就像他們的親大哥 引領他們一步一步走向全新的人生。 看更多勵志故事: 中年失業 擊不倒他!67歲 靠 1招學習語言,成為 月入6萬的 人氣小黃運匠 從小缺乏自信的林琳 曾在求學時期被罵像妓女!她用行動證明自己,如今還拿到國際大獎、紅上康熙 做粗工、收垃圾,10 年做 40份工作,花了 8年拿到金鐘獎,吳慷仁:我不是最有天份的,但是最努力的 從叛逆少年變成 狂放不羈的音樂天才,蕭敬騰:拯救我的不是音樂,是人 13歲鍾明軒因煎熬爆紅,卻被霸凌 7年.. 如今他走過一切擁有30萬粉絲:「接受真實,才懂得愛自己」 (本文由CMoney團隊整理報導,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參考資料:nextmag、newsplus、youtube 首圖擷取自:youtube)
多數時候,我們在任何場合中 都難以逃離「扮演某個角色」, 與「應該」要有的模樣。 例如: 30歲的你,應該要交出不錯的成績單: 買車有房、結婚生子; 40歲的你,應該要成為管理階級: 有耐操的下屬跟貼心的孩子。 當你無法成為這些 社會定義出該有的樣子時, 就會感到焦躁與不安。 暢銷十五萬冊、目前譯成三國語言 《情緒勒索》的人氣作家周慕姿, 也曾經歷過同樣迷茫的人生階段。 直到踏上學習心理諮商的路後, 才確信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在新作《他們都說妳「應該」》中, 剖析了主流社會價值的綁架與洗腦, 並提供 3個自我練習的方法, 來幫助人們掙脫這些期待與包袱, 做回真正的自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了好幾次人生的逃兵 小林滅村讓她找到志向 不同於心理師總是溫文儒雅的既定印象, 周慕姿非常活潑且笑聲豪邁, 讓原本靜謐的空間變得熱鬧起來。 她笑說: 「因為以前學傳播的關係吧, 文靜不是很適合我!」 在成為心理諮商師之前, 她其實學了 7年的傳播專業。 時間回溯至高三那年暑假, 她和朋友一起去看了 張雨生的歌舞劇《吻我吧娜娜》, 讓原本就對劇本、小說創作 感興趣的周慕姿, 燃起了絕對要就讀相關科系的決心。 發現政大傳播系所開了許多 劇本寫作的課程, 她立刻把原本第一志願的法律系, 通通改成了政大的傳播科系, 最終考上了新聞系。 但這一切卻成了痛苦的開端。 實際進去新聞系就讀後, 她發現課程走向、上課風格等 都與原本預期的有著巨大落差, 渾渾噩噩度過大學 4年。 畢業前夕進入廣播產業實習後, 確信自己真的不喜歡媒體 高壓又高工時的工作環境, 使她對未來的出路感到迷茫。 於是她當了自己人生第一次的逃兵: 繼續考上政大廣電所碩士班, 來逃避必須進去職場工作的事實。 「會選擇繼續念傳播相關的研究所, 很大的原因是傳播本來 就是我得心應手的事, 這讓我很有安全感。」 但 3年過去... 必須進入職場的問題再次浮現眼前, 她仍是搞不清楚自己的志向, 所以先隨便找了一份工作餬口, 誤打誤撞進入了 大型企業的基金會從事專案工作, 時常會到災區進行救濟。 小林滅村後一周年, 周慕姿因為工作的緣故到訪該地。 八八風災是許多台灣人抹滅不了的記憶, 那場驚天動地的土石流 淹沒了整個小林村落, 將近 500個人慘遭活埋、 永遠沉睡在無情的沙石之下。 在當地進行重建工作的住民 帶領著周慕姿走訪原本小林村的所在地, 指著如今荒草蔓延的地方告訴她: 這裡曾經住了哪戶人家、叫什麼名字、 擅長做什麼菜、以前會在什麼時間點來串門子...。 談及這些往事, 周慕姿眼眶立刻紅了起來。 在災區進行救濟的日子, 讓她觀察到大量的物質與金錢湧入, 雖然讓災民的生活困境得以舒緩, 但他們內心巨大的黑洞 卻無法被填補起來。 「妳可以清楚看見災民臉上 多數時候是空洞的、強顏歡笑的。 只有當那些神父和他們聊起 親戚的事情時, 他們的靈魂才回來了。」 這些深刻的體驗,讓周慕姿意識到: 人們心理上的痛苦,更多時候需要 仰賴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愛、陪伴, 才有辦法慢慢恢復。 在這個過程, 她漸漸確立了自己人生的志向: 未來的工作想和人有關、 想幫助別人療癒心理的傷。 於是,在 30歲的年紀, 她開始考慮轉戰 全新未知的領域——心理學。 30歲辭去穩定的工作, 只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30歲時的周慕姿有份穩定的工作、 固定交往的男友, 按照社會期待的發展就是結婚、生子, 人生好像就圓滿了。 也因此當轉職的念頭冒出來時, 她的內心其實十分掙扎: 萬一去唸了,才發現又不適合怎麼辦? 同時也面臨到家中傳統長輩的質疑: 都 30歲了,女人就是要結婚生小孩啊? 幹嘛又跑去念什麼碩士? 一連串的未知感排山倒海而來, 讓當時的她遲遲無法果斷採取行動。 但朋友的一句話,卻讓她驚醒: 「妳要不要等到 35歲 才來後悔 30歲的自己 沒做這個決定?」 周慕姿一想到 5年後的自己會活在 當初為何沒有勇敢嘗試的懊悔中、 甚至 10年後仍在過著 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就感到難以置信。 因此, 她下定決心:不要讓這一切發生。 於是,在多數人準備 成家立業的 30歲時, 她卻辭去了工作、 放棄過去 7年的傳播專業、 4年的工作經歷。 她說:「為了夢想,我必須賭賭看。」 請來了心理系的學生當家教、 狂K一堆心理學書籍, 半年後… 她順利考上了台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正式投入諮商的陌生領域。 「其實我從小就很擅於 避開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我不喜歡讓人覺得『我不夠完美』, 但是開始進去念諮商後, 我覺得自己根本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非本科系出身的周慕姿, 一開學就面臨到課堂上充斥 一堆完全聽不懂的專有名詞, 當時的她連一頁的報告內容 都看不懂、讀不完, 害怕拖累同組報告的其他同學, 這股恐懼讓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常常躲在家裡哭、每天都在自我懷疑: 我真的適合這個科系嗎?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 班導師找來了周慕姿談話,問她: 「這一年下來還好嗎?」 她思索片刻後,回答: 「很累,但很開心。」 老師回答:「開心就好啦。」 這句話至今深深影響著周慕姿。 「每當我覺得很累或自我懷疑的時候, 我會告訴自己:開心就好啦! 至少我不再像以前 做那些擅長,但勉強自己的事; 而是做著這些 我不擅長,但讓我開心的事。」 這個信念, 讓周慕姿和內心那個「總是追求完美」、 「擔心別人評價」的自己和好, 她不再當自己人生的逃兵, 而是勇敢面對自己不夠好的地方, 並且不斷努力與冒險: 她把課堂上所有聽不懂的單字抄下來, 下課後跑去找同學一個一個問清楚; 每天都在家與圖書館之間往返, 翻遍所有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 碩二開學後, 她發現自己不僅聽懂了所有上課的內容, 也有了餘力教導其他同學, 再也不是當初以淚洗面度日的自己。 她靠 4個自我練習方法 成為諮商師、高人氣作家 畢業後,周慕姿如願成為心理諮商師。 回頭檢視自己的成長路程, 她慶幸當初 30歲的自己 無畏周遭的負面聲浪, 做出了勇敢的決定。 她歸納出 4個「不被評價框架自己」的練習法: 1.做能取悅自己的事: 專注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而不是身旁的雜音。 這是你的人生,不是別人的。 2.接受自己不可能 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 你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 不需過度自我責備,你最需要的是接納自己。 3.讓你的恐懼找到出口: 寫日記或找朋友聊天。 把讓你一直裹足不前的模糊恐懼 變得具體、並拆解它。 你會發現: 它其實沒有那麼駭人、無法承受。 4.別把注意力放在 「自我厭惡」的情緒上: 當你拿出勇氣開始往前時, 可能會遭遇到挫折、壓力, 記得把專注力放在 「讓你感覺好的」事情上, 你就會重新獲得力量。 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那麼糟! 當她這麼做後, 擁有了面對任何困境的勇氣, 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成為治癒他人內心傷痕的心理諮商師; 也寫出了在台灣暢銷 15萬冊、 譯成 3國語言的處女作《情緒勒索》, 成為了高人氣作家。 當你直視內心的恐懼, 才有辦法放下「你應該」 多數時候, 我們在任何場合中 都難以逃離「扮演某個角色」, 與「應該」要有的模樣。 但當我們有勇氣去直視 自己的害怕時, 才有辦法鬆開這個 約定俗成的「應該」, 才有力量做出更好的選擇, 而不是被習慣困住或綁架。 當我們都不必再扮演某個角色時, 所有人際關係才會是舒服的。 真正的自由跟快樂 是擇你所愛, 並愛你所擇。 看更多精彩人生故事,帶給你一點啟發: 曾是年薪百萬新貴,失明後甘仲維一無所有,用7年翻轉命運 放棄 Google工作,留在台灣幫助更多人! 讓死亡有更好的安排!14歲的侑賢罹患癌症,他樂觀「安排」葬禮,勇敢迎接死亡 「人生才要起飛,憑什麼離開?」黃博煒 經歷塵爆 剩 5%存活率,四肢截肢的他,竟還攻頂合歡山 「我有病,我驕傲」26歲正妹設計師 罹患淋巴癌 還被歧視罵人妖 現在,她竟把癌症「唱出來」 10歲罹癌、右腳差點截肢,卻登上阿爾卑斯山 抗癌天使Dora證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本文由 CMoney 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 廖玉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開始熱衷於煮咖啡, 興致高昂地在大街小巷 蒐集各式的煮咖啡器皿: 滴泡式、蒸汽式、虹吸式, 最後,我獨鍾情虹吸式玻璃瓶 起起落落的一眼分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愛,是將心比心 然而,相較於蒸汽式的不鏽鋼 和滴泡式的塑膠,玻璃的脆弱易破, 真教一向粗枝大葉的我膽戰心驚。 不管如何小心翼翼,總還是時常失手。 那日,吃過晚餐, 外子正在廚房洗碗, 我陪著在餐桌前聊天, 順手收拾著桌上的剩菜, 冷不防, 袖口掠過桌子邊兒的虹吸式玻璃瓶, 瓶子應聲倒下,又破了! 這是當月打破的第四個玻璃瓶, 我幾乎要惱羞成怒起來, 怎麼會這樣不小心呢! 更氣人的是, 每次打破東西,總教外子看見, 一個那樣的玻璃瓶 雖說叫價只五百九十元, 但一個月打破兩千多元的瓶子, 怕要比喝掉的咖啡還貴哪! 我憂心外子會取笑我的粗心, 更惱怒自己的無能, 正想著如何來為自己辯護, 面對水槽洗碗的丈夫轉過身來, 只淡淡說了聲: 「哦!這牌子的咖啡容器品質很差, 好容易破,小心!你可別割傷了手!」 我愣在當場,差點兒哭出來。 這話原是我準備拿來防衛用的, 卻讓丈夫搶先說了。 在那樣一個昏暗的冬日廚房, 我登時立誓用一輩子的柔情 來報答外子那一句體貼動人的言語。 延伸思考 將心比心的仁厚心腸, 不僅止於對待外人, 對待另一半尤其需要。 很多人在外頭溫良恭儉讓, 回家後,就明顯變得隨興且粗糙, 覺得自己人直說無妨, 毋須矯飾,往往傷人卻不自知。 外子那日搶了我的潛台詞, 說明了他充分了解太太所面臨的窘境。 「品質差」的話, 如果讓我說了,絕對是卸責; 他搶先說了就變成體貼, 解除了太太的尷尬, 其後當然得到太太的優容, 少做了好多的家事。 愛,是愛屋及烏的溫柔 父親新喪那年, 為免傷痛的母親獨守著偌大的屋子、 日日反芻著死別的痛苦, 我邀約母親北上小住, 讓孩子天真的親暱, 撫慰母親的孤寂。 然而,喪偶的母親終日神情恍忽、落寞, 經常得經重複敘述才能得體問答, 迥異於平日的精明幹練。 這般的變化,讓作為女兒、 女婿的夫妻暗暗擔心著, 不知如何化解。 而住了幾日後的母親, 終究還是藉口有事待理, 執意回去。 母親決定回去的前一晚, 臨睡前,我和外子提及此事, 外子吃驚地說: 「怎麼會這樣!不是才剛來嗎? 星期六我還報名了參加公司辦的自強活動, 想帶媽媽去散散心哪!」 次日清晨,我躺在床上, 聽到習慣早起的母親 和正要去上班的外子在廚房中的對話: 「我今仔日欲轉去了,這幾天真多謝!」 「敢就要這麼急?敢有啥代誌? 加住幾日敢袂使(不行)?……」 「袂使得啦!住幾落日囉! 好來轉了!厝內還有代誌哩!」 「要無,安捏好麼? 您今仔日轉去,拜六以前再過來, 我拜六欲帶您參加阮公司的自強活動, 坐小火車去內灣, 抓蝦仔、烘肉(烤肉),聽講很好玩哪! ……一定哦!莫袂記得(別忘記)哦!」 對話聲因顧忌著屋裡尚有人高臥未起, 隱隱約約的、斷斷續續的, 我側耳傾聽著,沒聽到母親是如何回應的, 但大門關上前的剎那, 我還聽到先生一逕殷殷叮囑著: 「莫袂記得哦!這個拜六哦! 一定哦!……」 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已然謝世。 而先生這句深情的話語, 卻一直在我腦海中盤旋。 每回,我只要想起那一個清晨, 便不覺幸福地微笑起來。 延伸思考 外子對母親體貼的刻意安排, 或者因為口拙, 或者因為羞於表達情感, 都只默默地付諸行動, 從來不曾以言語誇示; 然而,十幾年來, 這些點點滴滴的溫柔, 逐漸建構了婚姻當中最結實的根基, 我豈能不銘記在心。 剛結婚時,我滿腦子風花雪月, 常為男人的務實木訥、不夠浪漫, 感到微微的失望。 如今,才知最深刻的情感 不在燦爛嬌豔的花朵裡, 也不在情人節的巧克力糖中, 它原是植基於柴米油鹽中 不落言詮的諸多設想裡。 最纏綿的情致往往只在細水長流的溫柔中。 對另一半的家人好, 就間接顯示出對另一半的愛, 這是無庸置疑的。 愛,是情緒被接受 人際溝通是當今的顯學。 一般都承認, 溝通之道首重傾聽, 傾聽不能光靠耳朵, 是不是用心往往是關鍵所在。 很多的傾訴, 志不在得到建議或評斷, 常只是為宣洩心中的不快, 這時,公民道德拿高分、 堅信益友必以諫諍為職志的傾聽者, 便往往要感到挫折連連。 一位朋友跟我訴苦, 說她那學音樂的丈夫, 本來教音樂教得好端端的, 就因為一位親戚 想便宜頂掉一台切麵條機器, 突然觸動了丈夫從小喜歡做麵食的心事。 一整個夏天, 天天和她討論提早退休去賣麵的構想。 她絞盡腦汁和他鬥法, 找各式理由勸阻, 諸如公公必然反對、工作辛勞、 創業不易……等等, 丈夫不為所動, 堅持那是他一生最大的夢想, 希望太太成全。 當所有反對的理由統統失效, 冷戰熱吵全不管用後, 幾乎被煩死的太太終於想通了, 誠懇地和丈夫說: 「我反對是心疼你吃苦, 不過,這些天,我想來想去, 人長這麼大,還有一些理想是幸福的。 只要你考慮清楚, 不管做什麼決定,我統統支持, 如果你還是決定賣麵, 爸爸那裡,我負責去遊說。」 說也奇怪,從那以後, 丈夫絕口不再提賣麵的事, 一樁原本以為相當棘手的事, 忽然灰飛煙滅。 那位太太嘆口氣下結論般說道: 「男人真是讓人想不通呀!」 延伸思考 有時,抱怨只是一種宣洩。 人生的道理誰都懂, 只是情緒來的時候,較難以控制。 當另一半抱怨的時候, 他未必需要正確的建言或道德教訓的提醒, 他需要的是被理解, 甚至得到共鳴的回饋。 所以,此刻最理想的策略, 要嘛就靜靜傾聽, 要嘛就用肢體語言表達你的同情, 甚至奮臂攘拳、 同仇敵愾也在所不惜。 這時,最聽不進去的 是義正詞嚴的道德勸說。 你越反對,他必越堅持, 因為一直有人站到對面勸說, 言語辯解就成當務之急; 因為期待得到對方的理解, 這時常常就淪為失去理性的抬槓。 想要改行賣麵的丈夫一旦得到太太的支持, 就有餘裕開始冷靜 思考執行時可能得面對的諸多挑戰, 他不再只是浪漫,他會回歸現實。 正確的人生指南, 就等情緒平緩後的適當時機再說吧。 愛,是用心被看見 有人問: 「你們沒有常常在台中, 老家園子裡怎能蒔花、種樹?」 「我們用自動灑水器。」 我回,一旁丈夫哼哼兩聲。 有人問: 「園子裡居然果實纍纍,你們有施肥嗎?」 「沒有啊!人傑地靈,我們是綠手指。」 我回,一旁丈夫哼哼兩聲。 有人問: 「院子裡的落葉、綠草,如何維護?」 「它們會自生自滅,不用擔心。」我回, 一旁丈夫哼哼兩聲。 有人問:「院中的樹木需要剪枝嗎?」 「我們純任自然,萬物自有其存活之道。」我回, 一旁丈夫又哼哼兩聲。 客人走了,我質問外子: 「一直在那裡哼來哼去! 到底是怎樣啦!牙痛啊?」 外子冷笑不語, 出到院中,戴上手套, 拿起耙棍,在草皮上耙呀耙的, 一堆又一堆的枯葉像一座座小尖山。 外子把我叫出到院中, 丟來一副手套,一個大袋子,說: 「讓你來為它們『自生自滅』吧。」 我訕訕然接過, 開始彎腰撿取落葉至袋內, 邊剪邊唉呦、唉呦地喊不是人幹的, 腰痠背疼,感嘆說: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詩人真會掰,聽起來好詩意,其實……」 丈夫冷冷接口: 「撿拾落葉要人命。」 咦!還押韻哪。 我忽然明晰記憶起: 丈夫施肥時, 從花架上撒下的陽光, 曾閃亮了他的灰髮; 耙葉時,一頭一身淋漓的汗水; 拉藤時,刺破的雙手和刮到的臉頰 上疼出了皺紋; 一日,爬梯剪枝時,還從梯上差點翻落; 一陣天旋地轉,到醫院掛了急診, 原來抬頭望天,震動了耳石。 「自生自滅」說,原來是太太記憶衰退。 延伸思考 很多事,經常被無視地忽略, 被無感地視為理所當然。 夫妻家常就這麼一日日轉為制式常態, 不再新鮮。 若能將眼、耳和心打開,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且經常用心思考, 將會發現更多的美好值得感謝, 理性地觀看有助情意的開發。 夫妻的相處, 有許多細節 有待有心人用眼觀看、反覆咀嚼, 將生出更多滋味。 本文摘自《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 作者: 廖玉蕙 /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13歲那年的一場車禍, 讓莊雅菁的人生徹底改變。 車禍引發的烈火 燒毀了她的五官、四肢只剩下右手, 當她從昏迷中甦醒 看見鏡中自己的模樣時, 她向母親咆哮: 為什麼要把我救活? 在接下來漫長又痛苦的復健路上, 她曾經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 直到發現母親罹患了癌症, 才讓她下定決心: 為了媽媽,絕對要重新站起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一場火燒車,面目全非 讓 13歲的她不斷尋死 國二暑假的前夕, 莊雅菁跟朋友共乘一輛機車出遊 卻因車速過快打滑、引起火燒車。 突如其來的猛烈撞擊讓她當下陷入昏迷, 駕駛機車的朋友一溜煙逃走, 把昏迷的她獨自留在一片火海之中... 莊雅菁的媽媽在接到醫院的電話後 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 往醫院直奔而去。 當她看到眼前燒得焦黑、面目全非的人時, 無法置信地大喊: 這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啊... 13歲的莊雅菁全身高達 70%以上燙傷、五官全毀 後來經過 20幾次的重建手術、 3度截肢, 才勉強保住生命。 昏迷二個多月後,她終於甦醒 被醫護人員們視為奇蹟。 醒來後, 她察覺到別人眼神中的異樣, 於是, 她告訴母親:想要照鏡子、想要看自己 卻不斷被拒絕。 「住院的時候,唯一的娛樂是聽音樂。 有天我突然靈機一動 把 CD翻到光滑的那一面 終於,我看到了自己的模樣...」 只剩半截的鼻子、不完整的耳朵、 皺在一起的皮膚... 讓過去愛美、愛打扮的她, 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新樣貌」。 她在心中不斷責怪醫生、怨懟家人: 為什麼要把我救活? 讓我葬身火海不是更好嗎? 如此破碎的我, 要如何有勇氣繼續活下去? 莊雅菁因此有了自殺念頭。 當身體漸漸復原到能移動右手時, 她亂扯維生儀器的線試圖了結性命, 但被旁人及時制止。 當莊雅菁的媽媽 得知她的自殺舉動後, 難過地抱著她痛哭: 「孩子,不管妳成了什麼樣子... 我都非常、非常愛妳。」 媽媽的一席話 讓莊雅菁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媽媽罹癌越來越瘦弱 讓她決定不只要活下去、 更要站起來照顧母親 五個月後, 莊雅菁獲准出院, 帶著恐懼與未知重返社會。 第一次外出用餐時, 她就赤裸裸地面對他人的惡意: 「哇,看到鬼!」 讓她往後出門的日子 如果沒戴口罩、帽子, 眼神就不敢和旁人有所接觸... 但因為必須定時回到醫院復健, 她只能拿出勇氣、走出家門。 回想那段歲月, 莊雅菁說: 「我存活下來時,被視為一個奇蹟, 但我一度非常痛恨這個奇蹟。」 年僅 13歲卻長期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以及復健所帶來的痛苦, 讓她時常忍不住任性地對媽媽吼叫: 「再逼我復建,我就跳車給你看!」 莊雅菁就這樣意志消沉度過了好幾年。 直到媽媽罹患乳癌,開始接受化療後 身體越來越瘦弱... 在一次前往復健的路上, 她的輪椅不小心翻覆 虛弱的母親卻抱不起癱瘓的她, 兩人跪趴在地,抱在一起痛哭。 「那一摔, 燃起我的鬥志, 我不能再任性,我要養家, 照顧媽媽,讓她安心化療。」 從拼豆創作中找到希望 靠一隻手賺錢養活媽媽 只剩一隻手的莊雅菁, 開始思索能為母親做些什麼、 靠什麼賺錢... 有次阿姨來探望她時 發現她的拼豆作品精緻可愛 於是拿了五百塊跟她買。 受到賞識後,她信心大增 把從阿姨那裡得到的 500元 拿去買了更多拼豆的材料包, 並決定到市集上擺攤兜售。 「要出門擺攤的前一晚, 我其實真的很害怕... 但是想到媽媽、 想到我要靠自己撐起這個家, 還是努力走出了家門。」 當時仍無法克制流口水的莊雅菁, 只好嘴巴塞著衛生紙 坐在輪椅上銷售她的拼豆作品。 有時遇到溫暖的人讚美她的創作; 也遇過別人的惡意嘲笑與玩弄。 收攤後... 用已經被截掉的左手壓著錢、右手數著鈔票... 第一次擺攤的兩千多元營業額, 讓她重新燃起人生的希望。 除了到市集擺攤,她也開始從網路接單。 短短三年內, 賺進了人生第一個 100萬。 她把這筆錢拿來訂做功能性義肢, 因為她說: 「我必須站起來, 一百六十公分的高度 比一百三十公分的輪椅, 足足多了三十公分。 視野不一樣, 我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裝上義肢 一般人要花上半年才能勉強舉起腳, 但莊雅菁裝義肢的第一個月 就堅持不靠輔助用的枴杖, 忍受著沒有支撐物時的劇痛、 膝蓋摩擦流血 仍是上上下下樓梯爬個不停... 「如果能往前走, 那承受這些痛,都不算什麼。」 因此她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學會走路。 當她成功重新站起來後, 穿著義肢漫步在公園裡。 一個騎腳踏車經過的小孩 突然煞了車回頭,問她: 「請問,你是鋼鐵人嗎?」 她自信地微笑點頭。 「哇,酷斃了, 我看到鋼鐵人了……。」 讓莊雅菁因此體認到: 當接納自己的殘缺後, 根本不需要與全世界比較, 因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她不再畏懼自己身體的殘缺 開始勇敢挑戰自己的極限: 站上跑道奔馳、成功登上台灣 第二高峰 3886公尺的雪山。 真心接納自己的模樣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這些年來, 她不斷在學校、監獄分享自己的故事, 把自己一路走來所承受的「痛」 轉換成一股為別人加油的動力: 奇蹟不是活了下來, 而是有勇氣活下去! 擁有一顆比任何人都堅毅的心、 以及那雙醒目的義肢雙腳, 讓她成了家喻戶曉的「鋼鐵女孩」。 車禍也許燒毀了青春的軀幹, 但變形的人生 卻讓她活出更快樂的自我。 走過了那些低潮的歲月, 再回頭一看,她說: 「唯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才能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 雙眼透露出的自信, 讓她看起來相當美麗。 只有當我們不再逃避, 並看見自己真正的模樣時, 才能開始喜歡自己、 並活出自信。 (本文為CMoney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小n拼豆手創館)
王學仁,熱愛攀岩、溯溪、獨木舟 所以他成為各項運動的指導員 並成立戶外運動工作室 外國客人甚至都指名要找他當教練 他也得過鐵人三項冠軍 甚至擔任電影「破風」的簽約車手 同時,他也是一位舞蹈老師 大家都叫他「小草」。 我們都知道 攀岩是一項需要高度專注的運動 不小心踉蹌,可能就會發生危險 跳舞是一個需要控制身體的運動 一個不對拍,呈現的感覺或許就不對勁。 然而這些「不對勁」,對他來說卻很正常 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時常眨眼睛、擤鼻涕、抽動身體、 不由自主的發出聲音、尖叫 因為,他是一名妥瑞氏症患者。 他是如何克服先天的障礙 成就他精彩的一生呢? 看看他的故事吧! (贊助商連結...) 10歲發病後 他承受鄰居的閒話、 面對同學的霸凌 採訪時,我們來到抱石場 小草看到前方的抱石關卡 像個大孩子馬上換了鞋上場試試身手 我們一度找不到他跑去哪裡(笑) 拿著相機到處追著他跑 捕捉他專注的模樣 暖身後,終於逮到機會坐下來聊聊 問起小草第一次發病 是在他 10歲的時候 得知病情的他 用晴天霹靂形容當下心情: 「就覺得為什麼中樂透都沒我的事, 偏偏這種事就輪到我!」 那時候,爸媽難免會自責 甚至有討厭的三姑六婆說三道四: 「那是做壞事的報應」、 「中猴、中邪」…等等 在他依稀的印象中 還有幾次媽媽抱著他哭的記憶。 除此之外,他的不一樣 在同學眼裡像是「異類」 國小五六年級開始 開始受到同學的作弄: 被取綽號「豬鼻子、叫太郎」等等 升上國中後 因為換到新環境 集結來自不同地方的人 他感覺到更多不自在與壓力 被同學霸凌情況也更加嚴重 班上的小霸王會丟他書包、 把抽屜東西翻出來、踢桌子…等等 這樣的壓力讓他的症狀更明顯 嚴重到必須住進精神病院 因而錯過第一次段考前的課業 他卻反而樂觀: 「我記得班上3、40人, 我考了 26名, 我覺得沒讀書還有 26名, 那讀書對我來說應該是小 case~」 ▲「讀書對我來講,小case~」(攝影 / 吳俊良) 為了緩和病狀 用頭撞桌子、踢桌腳 有了第一次段考的經驗 他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知道這個病症不會影響智力發展 所以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課業上 卻在需要專注的時候 被另一個他—「妥瑞症先生」打擾 不堪其擾的小草 想靠著自殘緩和症狀 他用頭撞桌子、用脛骨踢桌腳 卻都徒勞無功,症狀還是繼續 後來想想:「媽的自己真白癡, 幹嘛自殘,這些東西怎麼做都會發生, 不如就let it go~」 透過運動 找出自己與妥瑞症相處模式 深吸一口氣 他思考要怎麼跟妥瑞症和平相處 他睡著時不會有症狀 所以他想最快的方法 就是透過運動讓自己累到倒頭就睡 他開始打球、跑步 高中時,他當上直排輪社社長 每天在學校溜來溜去 揮別過去霸凌陰霾 反而成為校園中的風雲人物。 對運動產生濃厚興趣的小草 大學讀了運動休閒系 也因為高中時發現 跳舞很帥且可以吸引更多異性眼光 他加入了熱舞社 那時他才發現跳舞沒有想像中容易 大家都在進階訓練 他還在最基礎的up and down 他也感覺到大家的異樣眼光 不知道是因為他跳不好、還是因為妥瑞症 最後他調適心態、放開心胸學習 才終於漸入佳境: 「我雖然不是很有天分, 但我相信勤能補拙, 要練會一件事情都有一定的次數, 只是每個人多寡不同, 或許我在跳舞比較沒天分, 那我就跳五萬次、十萬次, 這些次數我們不能控制, 但可以堅持下去, 只要突破自己的次數, 就能把這項技能get!」 ▲現在已經是一名舞蹈老師的小草,常用自身經驗鼓勵學生。(圖片來源:王學仁提供) 當他從事戶外活動時 妥瑞症與他成為同盟 除了舞蹈,他也開始接觸戶外運動 游泳、溯溪、攀岩、獨木舟、健行…等等 每當他要學習一項運動 他一定會透過學習、訓練 徹底了解運動項目 要進行水上運動前 他會先考救生員執照 認識水域、急救方法 攀岩前,他考攀岩的確保卡 讓他知道墜落時要怎麼保護繩伴: 「必須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這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 也是讓親朋好友放心的方式。 慢慢的,在戶外活動中 他也找到一套 與身體裡的妥瑞症先生共處的模式: 「接受他,也不是叫他不要出來, 只是當我從事這些事情的時候, 他就會乖乖到一邊不打擾我, 尤其是我攀岩的時候, 當我高度專注時, 他好像會變成我的同盟, 不會跟我fighting, 可能他也怕掉下來吧,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笑)」 (圖片來源:王學仁提供) 找到這套相處模式 他幾乎包辦所有戶外運動 就算症狀如影隨行 小草也希望帶著「他」到世界各地 所以他曾經以八種運動方式環遊台灣 到日本,他們滑雪 到海島國家,他們游泳 更是跟朋友以單車 一路從墨西哥橫跨到西雅圖: 「就像RPG,以前我打遊戲, 現在我把心思放在人生這場RPG遊戲裡, 每當我學到一項新技能, 我就又level up!」 ▲到處挑戰戶外活動的小草。(圖片來源:王學仁提供) 帶著孩子壯遊台灣 也找到自己的目標 他不斷挑戰自我 也在台灣第一屆的鐵人三項中得到冠軍 談起他印象最深的成就 他謙虛的說那些成就都沒有什麼啦 而印象最深刻的是 他帶著七個人的「0元環島計畫」 當時正好碰上青年發展署辦的 「壯遊台灣」計畫 他在花蓮五味屋 教偏鄉地區的孩子跳舞 那時有幾個孩子會彈吉他 他便提議他們這趟環島過程都不花錢 用才藝換取金錢謀生: 「因為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 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們最缺乏的其實是『匱乏感』, 當你缺乏一件事情時, 才會努力去得到他、找方法。」 旅程中,難免有衝突 但他們也找到了讓彼此成長的方式 比起那些看似豐功偉業的成就 這項作品才是他最得意、最酷的經驗: 「之前那些都是我一個人, 可是這個環島 是我帶著不一樣的人,一起壯遊台灣。 所謂壯遊,就是用艱苦的方式, 去體驗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 當時正逢他 30歲 這件事為他人生添上一層更深的意義 他也因此把工作室註冊為「壯遊台灣」。 這也是他正在努力的方向 跟夥伴們成立工作室 想帶大家用不同方式認識台灣 甚至希望把這些戶外活動帶到東南亞: 「如果可以帶到全世界, 征服宇宙的話, 那我也是死而無憾了啦!」 說完他哈哈大笑 我們可以看出他對這件事的堅持與理想。 ▲小草(右二)帶領孩子們零元環島(圖片來源:王學仁提供) 永不放棄 選擇看事情好的一面 小草的樂觀笑開了他的一生 以前的痛苦回憶全都過眼雲煙 他也說在世上的某個角落 有些人的狀況比他更艱鉅 卻也過著精采的人生 他不過是妥瑞症而已 更沒有放棄的理由。 所以,他完整體現了「永不放棄」的精神 而一路走來他最深的體悟是: 「事情總有兩面, 你可以選擇要看哪一面, 選擇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 只要面對陽光,就看不到陰影。」 可以選擇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表達心中的不平 也可以選擇尋求協助或運動 也能去幫助別人 雖然對現狀或許沒有實質幫助 可是他深信 老天會在某個時刻 透過不同的方式,回饋幫助你 現在他也身體力行幫助環境變更好 在每一次的活動結束後開始撿垃圾。 就這樣, 小草帶著他的善良、樂觀與堅持 繼續壯遊他的人生。 (攝影 / 吳俊良) 在網路上看到小草的故事 心疼他的童年過的好辛苦呀... 問起他最低潮的時刻 他居然開玩笑的說: 「我無時無刻都處於高潮阿哈哈哈哈!」 接著他解釋 其實他對那些不好的事情真的不太記得了 並不是刻意忘記,而是他都只記得好的事情 難免病情嚴重的時候會很厭煩 這時他什麼都不做,就讓自己好好睡覺 逃避也是一種方法,但要給自己一個期限 逃避後事情也不會改變 但還是得正視問題吧~ 訪談時,好幾次都被他逗樂 他的幽默與樂觀渲染了現場氛圍。 帶著我們挑戰時也看到他專注、專業的一面 他的不放棄也精神激勵了小編們 在他的帶領下,突破一次又一次的關卡 即使手磨破皮,心裡也感到踏實又暢快呀! 看更多精彩人生故事,帶給你一點啟發: 曾是年薪百萬新貴,失明後甘仲維一無所有,用7年翻轉命運 放棄 Google工作,留在台灣幫助更多人! 讓死亡有更好的安排!14歲的侑賢罹患癌症,他樂觀「安排」葬禮,勇敢迎接死亡 「人生才要起飛,憑什麼離開?」黃博煒 經歷塵爆 剩 5%存活率,四肢截肢的他,竟還攻頂合歡山 「我有病,我驕傲」26歲正妹設計師 罹患淋巴癌 還被歧視罵人妖 現在,她竟把癌症「唱出來」 10歲罹癌、右腳差點截肢,卻登上阿爾卑斯山 抗癌天使Dora證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本文由CMoney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彼得.霍林斯 奧地利的知名心理學家 費里茲.海德(Fritz Heider) 提出「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該理論解釋了我們如何 歸納己身的行為與他人的行為。 藉此,我們將最後一次 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控制與運氣。 歸因理論指出人們會用兩種方式 來歸納行為的意義: 一種是內部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 也就是將人的成功與失敗 歸因於個人特質; 另一種是外部歸因(External Attribution), 也就是將人的成功與失敗 歸咎於外在環境。 當推銷員今天一項商品都沒賣出時, 是因為他不夠有魅力與說服力, 還是只是因為他不幸遇到 沒興趣花錢的客戶? 你對推銷員的解讀, 能立刻展現出你在 歸因理論中的位置。 聽起來跟控制信念 有點相似,對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人們在面對自己時, 往往選擇自利歸因 海德認為我們在檢視他人的失敗時 傾向於使用內部歸因, 也就是覺得別人犯錯是 因為內部個人特質。 但當犯錯的人變成我們自己時, 我們則比較有可能使用外部歸因— 將錯誤歸咎在環境因子 或他人身上, 而非負起個人責任。 相同的理論也適用於成功的時候。 我們在自己成功時, 比較有可能使用內部歸因, 但面對他人成功時, 卻傾向使用外部歸因, 也就是出於「運氣」。 我們會成功是因為 自身的智慧與魅力, 但我們會失敗卻是因為 壞運或者外在環境影響。 這樣的想法, 對我們來說既方便 又具有防禦作用。 人類總是想要魚與熊掌兼得, 我們把成功歸功於自己, 卻與失敗撇清關係。 我們歸因的方式有很大一部分 是受到情緒的驅使, 這是很合理的。 我們做出自利歸因(Self-Serving Attributions), 藉此讓自己 在成功時更加高興, 在失敗時免於承擔後果。 在遇到人身攻擊時, 我們也很容易做出自利歸因。 我們通常不會分析對方的攻擊, 反而會指出這個世界 與他人是多麼不公不義, 以此當作藉口並分散注意力。 那些不惜一切代價 避免失敗的人尤其常這麼做, 他們極有可能會做出 對自己有利的歸因。 自利歸因的舉動, 會為自己帶來傷害 但就長遠來看, 這種自利歸因的舉動 是否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呢? 若我們從來不對失敗負責, 我們要如何從失敗中學習, 並避免重蹈覆轍? 再者,若我們全然相信 運氣是促成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那麼在遇到不利的環境時, 我們會較難保持毅力與紀律。 這就是人之所以會合理化 自己的行為以及找藉口的最主要原因。 我們也傾向於下意識地怪罪 受害者是自作自受, 藉此拉開自己 與令人痛苦的困境之間的距離。 此外,我們也容易認為 自己比他人更複雜、更多元、 更不可預測, 這是因為我們 花很多時間觀察自己, 但卻不太花時間 觀察他人的複雜性。 總結來說, 理解人類的這些自然傾向 能有什麼幫助呢? 若我們能認清自己 對人生有責任與義務, 且相信自己能夠大略 掌控自己的命運, 我們就能完全屏除運氣的概念。 這麼做將使你得以直通成功, 但同時也直通失敗。 或許「相信運氣」是在面對 必然的失敗時的防禦機制。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個人責任與短暫的運氣是互相矛盾的。 假設現在有兩個人, 他們擁有相同的才華, 工作時一樣努力。 其中一個人在午餐時間外出用餐, 另一個人則留在公司的餐廳吃飯, 正好被同桌的人才仲介顧問看上。 我們是否該認為那個剛好在 正確時間想吃員工餐廳的人很幸運呢? 我們是否該認為 在錯誤時間走出公司吃飯的人不幸呢? 或許吧。 在讀完這章後, 你可能會覺得本章的重點似乎是 「相信運氣會扯人後腿」, 但事實並非如此。 真正會扯人後腿的, 是相信自己 無法改變環境, 是相信你的成功與失敗 取決於運氣。 想要獲得所謂的「幸運」, 你必須先理解, 其實你擁有改變人生的力量。 無論你有多相信運氣, 運氣都不會是決定你 人生走向的主要原因。 但是,運氣也並非無足輕重。 看更多好書試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只會 活在別人眼裡 死在他人嘴裡! 嚴長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安全感?還是虛榮?」台灣家長 養不出未來人才,這 4大盲點是元兇! 「沒關係,錢再賺就有」是 1句屁話! 因為...那些錢,是你用無價的「時間」和「生命」換來的... 脾氣,不會比感情重要! 賴佩霞:絕不能被「脾氣」蒙蔽,因為...給出去的憤怒,會回來傷害自己! FBI教你讀心術:腳比眼睛更「不會」說謊! 當他的腳出現 這個姿勢,表示你們交情匪淺! 明治大學教授 齋藤孝發現:馬雲、周星馳、祖克伯,這 3人的「共同成功特質」! 你以為你在合群, 其實... 在浪費時間! 事實上,有成就的人 都不大合群 賣到顧客的心裡!日本 7-11之父 鈴木敏文,只因他悟透「1個字」,吐司一天賣掉 12萬條... 有錢人的口頭禪 就是和你不一樣! 戒掉負能量,先從改變「說話方式」開始! 狡猾的讀書法!日本真人版「王牌大律師」,墊底生 考上研究所,2年就通過 司法考試! 本文摘自《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 作者:彼得.霍林斯、出版社:方言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首圖/shutter stock)
作者: 崴爺 新職場運動:若想攻頂, 就必須從低處開始。 有個女明星和崴爺閒聊, 她說:「剛出道的時候, 我到處試鏡、到處跑活動想建立圈內人脈。 那時根本沒人把我放在眼裡, 就像隱形人一樣。」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在哪個職場 就要學習那樣的思維 大家 在戲劇圈打拚多年, 她什麼機會都沒放過, 人家不要的小角色也願意接。 後來終於讓她搏到 幾部收視率極高的八點檔連續劇, 讓她從C咖成了人氣女星。 她又說道: 「以前把我當隱形人的圈內人, 現在都對我○○姐的叫,自動地貼過來。」 我問道:「妳覺得這個環境很現實嗎?」 她說:「香港演藝圈有句話叫『跟紅頂白』。 沒名沒勢的人,像瘟神一樣, 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但一個人若紅了, 就出現一堆人趨炎附勢捧著。 這圈子生態就是這樣, 要進來之前就要有自覺。 我的目標是要成功成名, 其他有的沒的, 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了。」 川普曾在影集《誰是接班人》 的片頭說了一句話: 「It's nothing PERSONAL, it's just BUSINESS. (無關個人恩怨,只是在商言商。)」 這句話正是商場上的遊戲規則。 在商場上「感情用事」, 你可能還沒發達就先陣亡了; 但若在感情上「在商言商」, 你的另一半明天肯定就和你提分手。 人處在什麼圈圈, 就要學著用該圈圈的價值觀思考, 若亂了套路,你只會被搞得人格分裂。 想要別人討好你 必須要付出努力 例如,網路上有不少文章在提倡鼓吹 「你不必討好世界,你只需要討好自己」的觀念。 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 但太多人把這句話錯誤類比, 明明適用在「情感」, 卻被誤植在「工作、事業、人生上」。 會被濫用, 很顯然是因為討好自己 比討好世界容易多了, 所以索性把「討好自己」, 當成「逃避人生」的藉口。 能夠帥氣、灑脫說著 「不必討好世界」的人, 大部分都已經是人生勝利組。 他們已經拿到了話語權和選擇權。 但,你仔細看看他們的成長軌跡, 這些人哪個不是「先成功討好了世界」以後, 再「讓世界回過頭來討好他」的呢? 如果想要達到某種成就 就必須按照規矩 功利現實,是江湖行走的遊戲規則, 這個遊戲規則你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是「淡泊名利」, 超脫這些俗氣的事, 視功利為無物, 好好地忠於自己, 尋找內心的快樂。 二則是「討好世界」, 如果你在乎這些功名, 想得到尊重和成就, 你就得「先按著」規則走。 若想要攻頂, 就必須從卑微的位置開始。 不然就安分地待在山腳下, 閒雲野鶴、享受歲月靜好, 這也不錯。 你想擁有攻頂的成就, 卻時時刻刻身體力行歲月靜好; 你不願從卑微的位置起步, 卻總嫉妒著別人的努力…… 那只會將自己搞出一身酸味, 成為「失敗的產物」。 給正在努力的自己鼓勵, 等咱們有討好這個世界的本事, 再放肆地讓世界討好自己吧! 本文摘自《#你下班了沒?》 作者: 崴爺 / 出版社:三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崴爺 新職場運動:挑老闆, 堪比選優質對象。 我的職場其中一站, 是在某電視台工作, 這家電視台行銷部 是業界出名的「魔鬼營」。 這件事,我也是辭職後才得知, 否則跳槽進去前,肯定會再三斟酌。 當我跳槽前, 曾在該電視台任職的友人, 知道我即將要入坑, 有點興奮又憂心地告訴我: 「這部門離職率高得離奇, N年裡超過兩百人, 主管異於常人啊,你可要挺住!」 啊∼聽到這, 崴爺心裡真想對著天空大叫: 「祢∼玩∼我!」 但為了五斗米,懷著忐忑的心情, 我還是乖乖報到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報到第一天 馬上被部門主管「洗臉」 第一天, 我就被該部門主管找進辦公室「洗臉」。 他開門見山地說: 「我知道你在前公司混得還不錯啦, 但這裡是×× 電視台, 你注意一點,一切照著我的規矩走……」 崴爺當時已經不是剛出社會的菜鳥, 很清楚這就是「下馬威」。 初來貴寶地, 我只好裝乖、賣萌、扮無辜地說: 「好的,往後還要和副總多多學習。」 副總卻冷不防地回了一句: 「我幹嘛教你,你又沒付我錢!」 看到這,你別害怕, 這就是職場裡最真實赤裸的一面。 有次,電視台總經理 在大會議上客套地誇我一下。 回辦公室後,我的主管立刻變臉, 將我訓了一頓, 還「規定」我沒經過他的同意, 不准再和總經理說話。 我不懂這是什麼奇怪的規定, 但有些人真的會像動物一樣 靠著張牙舞爪、 四處撒尿維護自己的小地盤。 主管這兩次的態度, 我心裡自然明白, 這就是他職場生存的「套路」。 沒錯、沒錯, 他是個只要「奴性」員工的老闆, 「能力」在他面前並不重要。 剛報到的前兩天, 下班鈴一響,我開心地打卡下班。 同事們卻以驚奇眼神與我對望。 第三天,隔壁同事終於忍不住提醒我: 「欸……副總沒下班, 其他人是不能下班的, 不然,副總會『不開心』。」 偏偏,副總好像不太愛回家, 每天都拖到八、九點後才離開。 最讓我驚訝的不是這個無理的潛規則, 而是,大家竟然都默默地遵守了。 加班才叫認真, 聽話才是好員工? 病態的職場文化, 會產生一股力量, 如同邪教洗腦般, 讓你以為這是「常態」。 崴爺沒有為公司做牛做馬的偉大情操, 在主管身上也見不到真本事。 剛進公司不到兩個星期, 我就決定給自己三個月的緩衝, 時間一到馬上包袱款款、離職走人。 那天做了決定之後,心情特好。 我將分內工作做好、每天準時下班。 主管也無可奈何, 頂多是結屎面,外加一些酸言酸語。 三個月後,把辭職單遞出, 一切海闊天空、 在其他職場上我又是一條好漢。 現在回想起來, 那段辦公室的日子充滿著灰色, 同事像洩了氣的球, 壓力瀰漫整個空間。 才報到沒幾天, 我已經覺得生活是「枯萎」的。 值得嗎?不值得。 挑老闆, 和「選對象」挺類似的。 一個好的交往對象, 會讓你對人生充滿正向的想法, 給你想要進步的動能。 一個錯的對象, 只想控制你、壓制你、 占有你,讓你以為這是「愛」, 讓你病態地活著。 以愛為名傷害你的另一半、 以努力為名消耗你的主管職場…… 你一開始, 就要看清楚,看清楚之後, 更要勇敢離開呀! 否則,日子久了, 你真的會習慣這樣病態的日子。 人生而自由卻身陷奴役。 暴政憑藉暴力強制、 教育宣傳、利益收買, 使人喪失他的自由本性, 甘願為奴, 以致不再知道自己的生活 正處於被奴役的狀態。 慣老闆要的是你的奴性; 好老闆要的是你的能力。 職場上奴與不奴, 就差在你有沒有「離開辦公室」的勇氣。 本文摘自《#你下班了沒?》 作者: 崴爺 / 出版社:三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 崴爺 新職場運動:給貴人一個「 幫你的理由」 。 走跳越久、看得越多, 你會發現社會上神人眾多, 多到你學(超)習(越) 不完, 而且他們都配備了「勝利組」的武器。 那個阿文在米蟲時期就注定人生發達, 光家世背景就贏過你一光年; 阿哲贏在青春期, 人家挑燈苦讀拚上台大醫學院; 而你,在KTV 夜唱了四年 也沒能站上小巨蛋開個唱。 我的條件普普,先天輸人一截, 後天又因為貪玩, 消耗了大好青春, 等到發現大勢不妙已經是年近三十的事了。 人生不可能打掉重練, 只能發揮「旱地求生」的精神, 替自己找到其他開外掛的可能。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貴人運, 就是彌補先天不足的重要資源(支援) 人生路上總會遇到一些難過的坎, 就算用盡洪荒之力也很難跨越。 但此時若有人肯幫忙開扇門, 有人願意為你插上翅膀, 真是一種恩典, 也是許多人逆轉人生, 成為「勝利組」的原因。 崴爺認識一些很厲害的朋友, 他們人生的起漲點都是從遇到貴人開始的。 受大牌時尚圈前輩提拔, 到哪都被帶在身邊的菜鳥設計師, 現在已是時尚圈一號人物; 被知名企業家欣賞與挹注的五坪小花店老闆, 現在是台灣頂級花藝品牌的代表人物; 就連崴爺現在的公司, 也是因為某大品牌老闆給我第一次機會, 才有了開始。 沒有「貴人運」,也許還是可以成功, 但肯定會繞更遠的路, 也許還沒撐到成功, 就被現實打得鼻青臉腫。 想要吸引「貴人」, 並不是到處「跪人」幫忙 而是要用貴人的視角思考: 「為什麼吃飽沒事要幫人開扇門? 替人插上翅膀呢?」 你可先別急著找風水大師開運, 看看崴爺以下分享的兩個建議, 思考看看如何提升自己的「貴人運」。 •貴人運, 是「努力」後的附加價值 崴爺看過一段話,說得很到位。 人們會更願意去幫助「自力更生」、 「不依賴他人」的人。 自己面對困難,雖然辛苦, 但擁有這種態度的人, 才會成為別人主動伸出援手幫忙的人。 你會想幫忙一位打從開始就不努力、 從頭到尾只想依賴別人的軟爛之輩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 貴人運,是「努力」的附加價值。 你要先自立自強、好好為自己而努力, 才有可能吸引他人之力向你靠近。 •感恩之心, 讓人甘願為你抬轎 崴爺幫過一種人, 給他機會、拉了他一把。 但當他有點成績後, 記憶力變得比魚類還差 (據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根本忘記有人曾幫助過他。 這種感覺就像 「船過水無痕、睡過不負責」一樣糟糕。 雖說「施者不求報」, 但人有時候在乎的是一種「奇檬子」。 感謝之心,才會讓貴人們甘願為你繼續抬轎。 過河拆橋,甚至可能讓貴人變小人,傷到自己。 不懂感恩的人,真讓人疼不入心。 也許能得到貴人第一次的幫助, 但肯定不會有第二次。 貴人, 之所以有能力幫人開門、替人開外掛, 顯然有一定的高度和實力, 他們想得到的可能不是「實質好處」, 而是想得到用錢也買不到的「奇檬子」。 藉由拉拔、加持一個「對的人」 並看著他們成功, 證明自己獨具慧眼,是個好伯樂。 而你的感恩之心, 更代表著他們沒幫錯人。 這些貴人會因此得到 另一種層次的成就感和快樂。 所以,給「貴人」一個幫你的理由, 絕對比到處「跪人」幫忙, 更有用、更聰明。 本文摘自《#你下班了沒?》 作者: 崴爺 / 出版社:三采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作者:靖愷, 陳心琳 相信大家都搭過 計程車﹙打滴﹚吧! 接下來,請想像一個畫面: 某天你坐上了TAXI, 當司機問你:「請問要到哪?」 如果你回答: 「我沒有想法,你隨便開吧」, 你想計程車司機會如何? 可想而知, 當下司機一定會先愣住: 「那要往那兒開呢?」 你會這樣搭車嗎? 是的,你我都不會。 但是我們卻經常這樣 面對著我們的人生, 沒有方向,得過且過, 過一天算一天, 以為每天過著上班下班, 上班下班,再上班下班的生活, 就是方向。 談論目標似乎很老套, 但親愛的朋友, 如同開車需要有個目的地, 我們的人生也需要明確清晰的目標。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 如何訂定出符合我們需求的目標, 並且實現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檢視目標六大步驟 講到「目標」, 從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或許都不知道已經訂了幾百遍了, 新年新希望、生日願望、業績目標⋯⋯等。 到底目標要如何訂才好呢? 要先訂個可實行的, 還是應該訂個遠大的目標? 當然目標可以有短中長, 大中小的不同, 在這邊我建議: ● 目標設定必須具體 ﹙數字、畫面、影像﹚ ● 而且,如果你的目標 沒有大到嚇到自己,那就不算目標。 同時,今天我們將分享 一個很特別的方式, 只要你認真的一步步執行, 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結果。 為此,讓我們開啟 檢視目標的六大步驟, 分別是: 1. 設定你的夢想目標 2. 擴張:追求快樂與逃離痛苦 3. 再次明確 4. 建立新指令 5. 找到方向主導夢想 6. 自我檢核 以上六大步驟, 適用任何「目標設定與檢核的情況」。 例如:個人健身、創業計畫、 公司專案。 小至學生想要考第一名, 大至一個人夢想 成為比爾蓋茲第二, 都能適用。 可以個人操練, 也很適合團隊培訓。 實現目標的六大步驟 一、設定你的夢想目標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夢想藍圖, 或許有些人的很清晰, 有些人的比較模糊。 例如,有人可以具體的設定: 「我三十五歲前要成為億萬富翁, 然後就要與家人一起享受人生。」 有些人則是在談到夢想時, 一時間無法表達, 或無法明確地說出夢想, 只能說出: 「我想成為有錢人」、 「我要讓家人過好生活」等等。 現在我們就先以 設定「一年」目標來實際操作, 請先寫下你的目標夢想, 並且想像一年後, 你設定的這些目標夢想都可以實現。 如果你一時沒有明確的方向, 建議朝以下幾個區塊來設定: 1. 個人 2. 兩性家庭 3. 團隊公司國家 4. 世界﹙全人類﹚ 5. 其他﹙例如:心靈成長﹚ 舉例:我2019 年的個人目標 A 身體健康, 體重從現在的75 公斤,訓練到70 公斤 B 完成二本書的著作出版 C 與另一半一起完成 2019 年培訓課程計畫 D 帶領團隊進軍國際市場, 2019 年達到印尼市佔率第一 E 每月帶夥伴做公益, 一起把愛傳出去,讓世界更美好 請用書寫的方式, 設定好你的目標。 切記一定要書寫下來, 因為在書寫的同時, 這些想法都將輸入你的潛意識, 自動念力設定。 設定好了嗎?感覺到開心興奮了嗎? 當我做好目標設定時, 立刻感到全身的細胞都打開了, 能量聚足,全力往目標前進。 接下來,想像這些目標 就在你一公尺前的距離 ﹙此時請找個「象徵物」, 比方是你眼前的那個水杯﹚。 沒錯,目標水杯它就在那, 那麼為什麼你還在這呢? 你與目標之間的距離, 是什麼因素阻礙了你? 請把這些可能是阻礙的因素寫下來, 例如:懶散、不夠積極、 沒有持續運動、雜事太多、 時間管理的順序沒有規劃好等等。 請誠實地把這些因素記錄下來。 二、擴張:追求快樂與逃離痛苦 一般來說, 激勵我們前進的有兩大動力: 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離痛苦。 為什麼大多數的人, 明明擁有一個遠大的夢想, 卻還是渾渾噩噩過日子呢? 到底是因為快樂不夠強? 還是痛苦不夠大? 我們現在就來模擬一下 自己的「擴張劇」。 例如我上面所列目標的第一個「健康」, 已屆中年的我, 明顯感覺到身體健康狀況 不如年輕時耐操。 如果我還是維持 現在的生活方式: 三餐不定時不定量, 暴飲暴食吃多動少, 每天忙完回到家, 雖然時間很晚了, 還是喝點小酒吃宵夜,放鬆一下。 接著繼續滑手機講電話溝通事情, 一直到半夜2 點才上床睡覺。 其實現在的我,已經有三高的問題, 身高不高體重倒是不輕, 如果我再繼續這樣的生活下去, 半年一年之後, 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想體重上看80, 一年多長個5 公斤肉不是大問題。 原本就應該留意的三高問題, 不降反升,加上長期熬夜, 缺少運動的生活型態⋯⋯ 我眼前彷彿已經看到 那個更腫脹、更遲鈍, 走沒幾步路就氣喘吁吁, 老態龍鍾,胖得不像話的自己⋯⋯ 想到真是會嚇出一身冷汗。 天啊,這絕對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我還幻想著跟兒子們比賽籃球, 而且要贏過他們呢! 相對的,現在我擬定了 減輕五公斤的目標, 於是我開始每天運動一小時, 因為經常出差飛行, 我找到了一個無論何時何地 都可以做的運動, 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再加上健康的飲食 ﹙少吃澱粉,均衡充足的攝取蔬果、蛋白質﹚, 戒掉夜消習慣, 也不再為了放鬆好睡在睡前飲酒, 同時盡可能每天和另一半 外出散步半小時, 每天補充足夠適當的保健品, 並且調整睡眠時間, 晚上一定在12 點前上床。 哇!哈哈哈,一年之內, 我一定可以擁有更健康強壯的體魄。 真是太開心了! 各位,上述是關於 我個人健康方面的「擴張」, ﹙擴大想像改變的快樂, 與維持不變將會造成的痛苦﹚, 你找到方向了嗎? 如果今天你的目標是 一年內達成百萬存款, 但是你仍然維持著目前的生活方式, 月薪三萬, 周一到周五固定時間上下班, 偶爾晚上跟朋友們聚餐聊天,打屁吃飯; 周末和另一半逛街購物壓馬路, 想要出國走走散散心, 一來不敢請假, 二來沒有預算。 情人節只能送花, 聖誕節只能送巧克力, 過年只能包台幣2000 元紅包給爸媽⋯⋯ 就這樣月光的年過一年。 說好的百萬存款呢? 如果持續現在的模式, 有可能達成嗎? 反之,有沒有一種可能, 當我們設定了百萬存款目標之後, 白天一樣上班, 同時積極尋找一個沒有風險的創業方式, 透過學習,整合人脈, 運用每天下班後三小時的時間 開拓第二個事業。 或許前三個月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學習, 但有計畫的執行確實可以達到月入十萬, 一年後達到存款百萬。 如果有這樣的可能,你感覺怎麼樣? 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跟平台, 你要不要趕緊來了解學習? 想到這些可能, 是不是心情馬上好轉, 因為你看到了清晰的目標與未來的希望。 如果是這樣, 你選擇維持目前的生活, 還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三、再次明確 擴張: 不改變持續下去的痛苦+ 改變後的快樂 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呢? 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模式, 卻看不到未來? 改變目前的生活模式, 獲得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嗎? 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現在走的路很安全, 你確定將來的路是安全的嗎? 要如何判斷你現在的圈子, 是否太過於安全舒適? 很簡單, 只要看看你現在的職務主管, 他們的現在是否就是你想要的未來? 是你可以接受的嗎? 如果不是, 表示你必須很嚴肅地思考, 勇敢走出舒適圈, 挑戰自己能耐的時刻到了! 香港首富李嘉誠說: 「年輕人不該追求安全感, 特別是年輕的時候, 周遭環境從來都不會 有絕對的安全感, 如果你覺得安全了, 很有可能開始暗藏危機。 真正的安全感, 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 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 而真正的歸屬感, 在於你的內心深處, 對自己命運的把控, 因為你最大的對手, 永遠都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去冒險。 改變、冒險、挑戰在現在的社會, 已經不是只為了過更好的日子, 而是為了生存! 否則,你只能等著被淘汰! 如果你真的確定不想 就這樣過一生, 讓我們都趕緊動起來吧!! 四、建立新指令 大部分的人一定都想 追求更好的生活, 只是以前不知道有更好的方式。 或者,即使知道有方法, 心中對踏出第一步懷有恐懼。 尤其人類是習慣的動物, 對現有的舒適圈有了依賴, 真的就很不想改變。 想想我們是否經常這樣, 今天參加了一個超級激勵的培訓。 天啊! 真的有夠勵志的, 主講老師實在有夠牛B 的, 聽了他翻轉人生的故事, 真的受了很大的刺激和鼓勵, 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 創造出自己的人生。 當下你激動地爭取上台分享, 講著講著眼淚還差點掉下來, 全場給了你如雷的掌聲, 回家之前和同組成員還激情擁抱, 相約一起邁向高峰。 結果離開教室, 上了擁擠的公車,一路擠到家, 興奮的情緒已經冷卻了一半。 更糟的是:一開門發現, 吵了一輩子的爸媽又吵架了, 這次兩個人竟然還大打出手。 天啊! 這三天兩頭就上演的戲碼, 到底要演到什麼時候? 你已經懶得當和事佬了, 回到自己鴿子籠般的房裡, 蓋上棉被, 感到無法呼吸⋯⋯ 才一個多小時前的凌雲壯志、激情澎湃, 一回到現實就不知道都到哪去了? 「為什麼我的人生是這樣, 滿手爛牌?」 你憤恨不平的吶喊著! 親愛的,每個人生來不同, 如果你恰巧處在類似這樣的困擾, 相信我,我完全了解那種機車的感受。 沒錯,我們可以一起咒罵世界, 向下沉淪,但明天醒來你會發現, 這世界是如此公平, 少了誰都一樣運轉, 不會有什麼改變。 無論別人怎麼看怎麼想, 你是你生命的主宰, 只有你才可以決定 自己的人生與未來。 人類的腦袋, 既有的思維是不能消除的, 但思維卻是可以覆蓋的。 是的,沒錯, 如果你生長在負能量的環境, 除了努力換圈子之外, 你需要給自己 更多更多的鼓勵和指令, 把它覆蓋過去。相 信我,可以的, 我就是這樣做到的, 我們都可以也值得 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以,正確的做法, 是用新的思維, 覆蓋舊的思維。 給自己建立新的指令, 持續不斷的提醒自己,覆蓋它。 舉例: 「如果健康的身體是我的目標, 那麼每天給自己下指令」 我是健康的 我是強壯的 我要持續運動 我的身體狀態愈來愈好 我一定可以健康減重五公斤 YES,我一定做得到! 親愛的朋友, 你想要什麼樣的結果? 從現在開始, 就給自己下正確的指令吧! 五、主導夢想 太棒了,恭喜你, 相信現在的你已經 非常明確了想改變的決心!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也是成功實現目標的關鍵: 當你做了一個決定, 並且明確那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全宇宙都會幫你達成。 面對→主導→控制→財富 當我們面對現狀 無論是擴張的痛苦還是快樂, 下定決心改變,有了承擔的力量, 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責任, 不再將生活的不順遂怪罪於他人, 我們就成為一個 可以主導自己生命的人, 我們重新拿回了主導權, 接下來再好好的管控, 財源滾滾也將水到渠成。 能夠面對、承擔責任, 擁有主導與掌控的能力, 你便開始擁有財富! 最後,讓我們進入第六個步驟。 六、自我檢核 我們已經設定了清晰的目標, 也明確了自己的想法, 就要心無旁鶩的, 全力朝向目標前進。 我們要非常肯定, 所有的行動都是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 沒有任何牴觸。 如果我的目標是身體健康, 那麼我的所做所為 都要指向同一個方向, 不能有任何違反目標方向的作為。 如果我的目標是年收入破百萬, 那麼我就一定要創造出月薪三萬以外, 成本風險小但收穫高的第二個收入。 並且在過程中,時時檢核確認, 只要方向稍有偏差, 就立刻調整, 校準方向往目標繼續前進。 相信我,也請相信自己, 貫徹以上六步驟, 夢想目標就在不遠處, 加油! 看更多《愛的成功學》試讀: 最親近的 5個朋友,決定你一生的 窮富...記住:高質量的 獨處,贏過低質量的 社交! 看更多好書試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找不到 喜歡的工作,那就找 喜歡的「生活」! 房間就像人生的折射!專家指出:越「富有」的人,居家環境越 乾淨整潔... 卡債陰影、菸癮纏身,連家人都想放棄的 程大洲,只因改變「一件事」,成為全球 第一的心理講師! 不說,就來不及了︰家財萬貫總裁的「遺言」( 臨終的那天 人會說些什麼?是遺憾、不甘、還是感恩...) 要克服「拖延症」,首先,你得跟自己「耍心機」!第一招就是拆解你的任務! 本文摘自《愛的成功學》 作者:林靖愷, 陳心琳、出版社:好的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首圖/shutter stock)
作者:靖愷, 陳心琳 一個人有沒有可能有多種狀態? 答案是肯定的。 想像一個畫面: 在一個超級忙碌的周一晚上, 下班後回到家中, 原本已經癱坐在沙發上, 看起來無精打采的小美女, 突然接到閨蜜的電話, 邀她三個月後一起到 日本東京自助旅行過聖誕節。 想像著壽司、拉麵、銀座、晴空塔, 還有和閨蜜一起逛街瞎拚的畫面, 小美女的心情瞬間改變, 情緒立即提升, 疲勞感馬上下降, 整個人瞬間由快沒電的狀態, 充飽到滿格。 可見人的能量狀態是可以改變的, 而且速度可以很快, 重點在於自己願不願意改變。 相信你一定想做些什麼來改變人生, 雖然內心總有些疑慮。 放心, 「害怕」這件事, 是必然的過程。 就算是身經百戰的籃球之神, 在比賽即將開始前, 內心也是呈現警戒的狀態。 讓我們來做一件很棒的事, 一起來調整我們的能量狀態。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你就是你思考的總和 為什麼我會成為今天的我, 而你會成為現在的你? 因為你我都是自己思考的總和, 這一切緣於我們 從小到大的思考模式而來。 所以,思考, 應該說「如何思考」非常重要。 你的思考方式, 你跟自己對話的方式, 決定了你是誰。 換言之, 如果今天你不是很滿意目前的自己, 你想改變, 那麼最基本的就是從改變想法開始。 如果你想你要的, 或想你不要的, 都會實現,那麼你要想什麼? 聰明的人當然知道, 一定是想我們要的,是嗎? 提升自我能量基礎四步驟 能量必須提升。 如果過去你用舊的思維, 沒有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可想而知,繼續沿用舊方法, 人生不會有太大的轉變, 當然更不用說取得結果了。 所以改變是必須的, 下列步驟請務必落實: 一、改變自我對話的方法 你知道嗎? 人每天跟自己對話的次數 高達六萬次。 不要懷疑,就是這麼多次。 所以今天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無論滿意與否, 最大的責任在於我們自己。 再想像一個畫面: 當你看到一個朋友拿了 一支最新款的iPhone 手機。 哇!真的有夠讚的, 畫質超好,拍出來的相片也超正的, 簡直媲美專業相機, 操作起來手感滑順, 感覺如果有了這款手機, 就可以萬事亨通了! 你真的很心動, 但想想自己每個月那薄薄的薪水, 內心的自我對話就開始了。 一個聲音說: 「如果我也擁有那支新手機, 那真的就太棒了,買下來吧!」 另一個聲音卻說: 「月底了,薪水也乾了, 不要亂花錢。」 對話在幾秒內結束, 然後你把手機還給朋友, 說了幾句讚美的話, 趕緊讓自己逃離心動現場。 這場景很熟悉吧!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每天有無數次, 而且是持續在發生, 這就是「自我對話」。 那麼要如何改變呢? 在這裡跟各位分享一個 非常簡單卻超級重要的方法, 你一定要執行。 1. 問對問題 2. 並且,重複給自己正確的指令 前面我們談到每天 都有數萬則自我對話, 而且我們想什麼,便得到什麼, 因此,必須從根本的想法開始調整, 那就是給自己發出正確的問題。 舉例: 過去問:為什麼他都不愛我? 現在問:我要如何讓他更愛我 過去問:為什麼這些部屬都不聽話? 現在問:我要如何讓部屬們都聽話照做 過去問:為什麼孩子都不了解我的苦心? 現在問:我要如何讓孩子知道 我對他的一片心意 從上面的舉例, 聰明的你發現邏輯了嗎? 沒錯,就只是做了一個小調整, 你的生活將會有大大的轉變。 從今天起,把「為什麼」, 徹底轉換為「我要如何」。 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落實執行, 這個資料價值連城。 有一句話說: 「內在能量的高低= 外在財富的顯現」, 如果目前追求財富 還是你的目標, 那麼你就必須回到根本, 提升你的內在能量。 下面有一個簡單的公式, 可以讓你了解,找到根本。 想法→潛意識→輸入腦波→ 思想信念→內在能量→你→外在財富 如果你想要提升外在財富, 那麼就回到最根本, 從思考問題的方向開始調整, 從潛意識開始轉念,輸入腦波, 不需要很長時間, 不久你自己跟周遭的人 便會發現你的轉變, 因為你已經變成正向思考的人, 你的內在能量已經轉變, 神奇的是, 這個轉變就會反映在 你的外在財富上。 接下來要持續的, 是重複給自己正確的指令。 根據研究,孩童在七歲以前 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 父母學校環境給他什麼, 腦袋會全盤接收, 而且這些資料都會非常高效的 進入他的腦波潛意識, 影響他一輩子。 成人就沒有這樣的效率, 也很難改變腦波潛意識。 那怎麼辦呢?成人就無可救藥了嗎? 在這邊跟大家分享神奇的解藥, 這裡有一個方法, 就是- 人類的腦袋, 既有的思維雖然無法消除, 但是,可以「覆蓋」。 因此,當你有了明確且正向的想法, 請不斷重複地給自己下指令, 記住,是不斷重複的。 舉例: 我是最棒的 我是最優秀的 我充滿活力 我一定做得到 以上的指令很熟悉吧! 不要覺得可笑, 即使這是一個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方式, 其背後的原理是很深奧的。 從現在起,記得: 無時無刻, 問對自己問題, 並且不斷重複給自己正確的指令。 如此落實在生活中不用三個月, 不用醫學美容, 你已經可以成為一個嶄新的人了。 我非常期待,深深的祝福你。 二、提升自我對話的格局 在組織行銷裡有一句名言: 「佈局決定格局」, 而一個人的格局, 往往也決定了他的成就。 就好比我們在遊樂場開遊戲賽車, 就算跑「第一名」, 也只是在有限的範圍裡。 太棒了,我們已經培養習慣, 改變問自己問題的方式, 而且也知道要不斷的 給自己輸入正確的指令。 接下來我們應該搞大它,擴大格局。 大範圍的思考一下,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如果你的夢想是年收入一千萬, 那你就不能只是問 「我要如何讓老闆喜歡我?」, 必須擴大範圍思考 「我要如何調整方向可以年收入千萬」。 三、觸及你的目標圈 如果你的目標非常明確是年收入千萬, 但卻還是維持原本的生活模式, 一樣每天上班下班, 月薪三四萬, 而且每天接觸的都是家人、同事, 最多就是客戶⋯⋯ 那麼你覺得生活有可能改變嗎? 年收入千萬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沒錯,你想什麼都會實現, 但你要真的去想、去觸及, 你才有「擁有」的可能。 例如,我們希望有一天 可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那麼你就必須學習、接觸成功人士, 好比買書、看書, 關注成功人士的FB 臉書動態, 邀請加入成為粉絲, 甚至有機會面對面時上前自我介紹。 同時可以上課學習, 多參加一些成功人士聚會的環境, 例如:扶青團、扶輪社、BNI (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國際商務引薦平台)、 青商會,或各種正向的學習型聚會。 同時一定要終生學習, 學習是無止境的, 並不是離開了學校就不用再學習, 在職場上需要更多方面的學習, 來積累能力與提升競爭力。 持續的學習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什麼花費都可以省, 唯獨學費不可省。 與其下班後和幾個同事 言不及義地聊天聚餐, 不如把握時間, 參加各類正向課程。 你可以這樣做: ● 拓展自己的人脈 廣交各行各業的朋友, 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 但可以提供不同產業看事情的觀點。 ● 誠懇向成功者學習 不抱目的性的,盡量接觸、 認識並且向成功者學習。 不要擔心你和他們的差距, 事實上大多數成功者都很樂於幫助, 只要他們可以感受到 你真的渴望成功並且願意接受幫助。 ● 學習拓展自身的格局 廣結善緣累積人脈, 向成功者學習, 而不只是換換名片而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要懂得擷取別人的「成功經驗」, 記取「失敗教訓」 以及「他的實戰體悟」, 並且增進自己, 使自己成為更好更棒的一個人。 四、跟成功者同頻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個理論: 「你身邊最好的五個朋友, 他們收入的平均值, 就大約是你現在的收入。」 試想, 如果你最好的五個朋友, 分別是郭台銘先生、馬雲先生、比爾蓋茲先生, 以及另外兩個國際大企業家, 那你肯定身價不只上億, 而是上百億。 也許你會說, 這件事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 那麼我們要來溫習一下第一步驟, 改變負面思維的慣性, 我們要,問對問題, 然後持續給自己下正確的指令。 我們不一定可以明天 就結識五個億萬富翁, 畢竟,交朋友需要時間, 更不是換換名片就可以, 但我們肯定可以讓自己 「和成功者的磁場更接近」。 要如何做呢,你可以: 1. 選擇正確的圈子 2. 向該領域的成功者學習 3. 試著讓自己與成功者同頻 「同頻」是甚麼概念呢? 顧名思義, 可以解釋為身處在同一個頻道上, 或在同一個可以溝通的頻率上。 還記得經典電影《麻雀變鳳凰》 ﹙ Pretty Woman ﹚嗎? 一開始片中從事 身體交易的女主角 ﹙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 ﹚, 她的環境與帥氣多金的男主角 ﹙李察.吉爾Richard Gere ﹚, 有如天壤之別, 他們可以說根本就不是 同一個世界的人, 頻率是不同的, 這就是一個不同頻的例子。 雖然電影情節很浪漫很有趣, 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現實生活中 兩個天差地別的人要結合, 並且真正生活在一起, 需要有多少的磨合? 再比如一場音樂演奏會, 即使是由數種不同的樂器一起演奏, 編曲一定會找到各個樂器最適合發揮, 演奏起來最協調最美, 而且大家合奏時, 琴瑟和鳴的最佳狀態, 這樣就可以說是同頻的一種表現。 每一個成功人士在他們的領域裡 一定是相當專業的, 必定有非常值得學習的特質。 如果平時多跟成功者學習請益, 多接觸他們,多了解他們的想法, 就是在拉近與成功者的思想頻率, 漸漸地與他們同頻。 可以想像同頻有多重要嗎? 透過接觸學習, 可以了解成功者的思維理念, 漸漸地你就成為了那樣的人, 也走在相同的道路上, 所以要跟成功者學習, 並且努力與之同頻。 回到最常相處的 五個朋友的平均收入這個畫面, 每個願意跟你分享想法經驗的成功者, 都是在跟你「平均」他的收入。 哇! 如果有一天我們 可以跟馬雲先生的收入一起平均一下, 你感覺怎麼樣呢? 是不是太棒了! 相信讀到這裡, 你應該明白「同頻」的概念了。 趕緊去跟你的教練老師同頻吧! 看更多《愛的成功學》試讀: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李嘉誠:年輕時追求 安穩,年老就越 落魄 看更多好書試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找不到 喜歡的工作,那就找 喜歡的「生活」! 房間就像人生的折射!專家指出:越「富有」的人,居家環境越 乾淨整潔... 卡債陰影、菸癮纏身,連家人都想放棄的 程大洲,只因改變「一件事」,成為全球 第一的心理講師! 不說,就來不及了︰家財萬貫總裁的「遺言」( 臨終的那天 人會說些什麼?是遺憾、不甘、還是感恩...) 要克服「拖延症」,首先,你得跟自己「耍心機」!第一招就是拆解你的任務! 本文摘自《愛的成功學》 作者:林靖愷, 陳心琳、出版社:好的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首圖/shutter stock)